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
作者:焦念志 等著
出版:科学出版社 2006.12
丛书:21世纪高校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材培养系列专著
页数:525
定价:160.00 元
ISBN-10:7030181255
ISBN-13:9787030181251
去豆瓣看看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篇 概论
第1章 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导论
1.1什么是海洋微型生物
1.2为什么要研究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
参考文献
第2章 海洋微型生物研究历程
2.1海洋微型生物研究三步曲
2.2海洋微型生物研究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第3章 我国的海洋微型生物研究
3.1我国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研究简要历程
3.2我国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典型微型生物类群的生态学
第4章 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4.1原绿球藻的发现与分离培养
4.2原绿球藻的细胞结构与生理特征
4.3原绿球藻的自然生态学
4.4原绿球藻的分子生态学
4.5中国海的原绿球藻生态学
参考文献
第5章 聚球藻(Synechococcus)
5.1聚球藻的细胞生理学
5.2聚球藻的自然生态学
5.3聚球藻的分子生态学
5.4中国海的聚球藻生态学
参考文献
第6章 超微型真核生物(Pico-eukaryotes)
6.1概述
6.2最小的真核生物(Ostreococcustauri)
6.3球石藻(Coccolithophorid)
6.4棕囊藻(Phaeocysits)
6.5中国海的超微型真核自养生物生态学
参考文献
第7章 海洋异养细菌(HeterotrophicBacteria)
7.1概述
7.2海洋异养细菌的主要类群
7.3异养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功能
7.4中国海的异养细菌生态学
参考文献
第8章 海洋古菌(MarineArchaea)
8.1概述
8.2海洋古菌的生境及主要类群
8.3中国海的浮游古菌生态学
参考文献
第9章 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菌(AAPB)
9.1概述
9.2海洋AAPB的生理特性与分子生物学特征
9.3AAPB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9.4中国海的AAPB生态学
参考文献
第10章 含视紫质浮游细菌
10.1变形细菌视紫质的发现和功能特点
10.2PR多样性
10.3中国海的PR细菌研究
参考文献
第11章 浮游病毒(PlanktonicViruses/Phages)
11.1概述
11.2浮游病毒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类群
11.3海洋浮游病毒的生态学研究
11.4海洋浮游病毒的多样性
11.5海洋浮游病毒的生态功能
11.6中国海的浮游病毒生态学
参考文献
第12章 中国海微型生物的动态变化及其调控机制
12.1边缘海的生态环境特征
12.2微型生物的季节变动规律与影响因素
12.3超微型生物的空间变动规律与环境调控机制
12.4边缘海超微型生物类群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12.5边缘海超微型生物类群对人为活动的响应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微型生物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第13章 海洋微型生物分离培养技术
13.1海洋细菌的分离培养
13.2超微型藻类的分离培养
13.3微型生物种群生长与连续培养
13.4海洋细菌的极限稀释培养及高通量筛选
参考文献
第14章 微型生物的生理生态学新技术
14.1微型生物的流式细胞检测、分析、分选技术
14.2微型生物粒径谱与流式细胞检测
14.3海洋微型生物流式图像技术
14.4海洋浮游细菌生物量的流式细胞测定技术
14.5海洋浮游细菌细胞膜电位测定技术
14.6时序红外显微数字化(TIREM)技术
14.7微型生物的细胞活性测定技术
14.8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在海洋微型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4.9酶联放大一荧光原位杂交技术(CARD-FISH)
14.10荧光原位杂交一微放射自显影技术(Micro-FISH)
14.11海洋微型生物碳源利用分析技术
参考文献
第15章 海洋微型生物生态研究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
15.1核糖体16SrRNA基因序列的扩增分析
15.2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
15.3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
15.4实时定量PCR技术
15.5环境基因组学技术
15.6原位PCR技术
15.7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15.8海洋微型生物群落蛋白质组学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部分 微型生物海上采样常规操作规程
第二部分 分子生态学操作规程
第三部分 海洋细菌常用的培养基配方
缩略语
焦念志,厦门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JGOFS委员会太平洋六国(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韩国)科学工作组NPTT中国代表(1997-2000)、NPSG中国代表(2001-2004);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 海洋病毒与微型生物WG126成员(2005-今)。 中国海洋微生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海洋微型生物学术带头人; 德国马普海洋微生物研究所兼职博导。 从事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研究,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6项。已在该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6篇,出版专著3部。论著被引用600余次。 1994 年获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中国科协颁发的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7年入选 “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8年获日本科技厅STA 奖;2001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多次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海洋微型生物个体极小、数量极大、功能特殊,在海洋生态系统乃至全球变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着重论述以原绿球藻、聚球藻、超微型真核生物、海洋细菌、海洋古菌、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菌、含视紫质变形菌、浮游病毒/噬菌体等典型类群为主线的海洋微型生物自然生态学、生理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
《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是我国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的第一部分专著。书中包括大量第一手资料,数据翔实、图文并茂;《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属交叉学科,视角独到,观点新颖。《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可作为高等院校专业教科书和研究人员参考书。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