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干预技术伦理研究
作者:程国斌
出版:中国社科 2012.2
页数:292
定价:58.00 元
ISBN-13:9787516104811
ISBN-10:7516104817
去豆瓣看看 序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发展历史
导言
第一节 人类基因干预活动的历史形态
一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二 从性选择到文化选择
三 从“解释自然”到“改造自然”
第二节 技术发展状况评估
一 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 对技术的历史评价
第二章 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伦理属性
导言
第一节 技术的伦理影响
一 技术的客观风险
二 技术主体的道德责任
三 技术发展的伦理战略
四 对自由的伦理影响
第二节 技术的伦理动机
一 技术动机的伦理属性
二 技术伦理动机的生成
第三节 目前伦理学研究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 主要研究成果述评
二 本研究的任务与思路
小结
第三章 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伦理辩护及其困境
导言
第一节 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伦理条件
一 技术目标与道德义务
二 技术后果与伦理规范
三 技术实践与伦理理论
第二节 实体主义伦理的论证困境
一 基本概念
二 论证困境
三 产生原因
第三节 个体主义伦理的论证及其困境
一 基本概念
二 论证困境
三 核心环节
小结
第四章 作为“生命自创生运动”的人类基因干预技术
导言
第一节 人类活动的“伦理境域”
一 人的活动和“人的世界”
二 “伦理境域
第二节 “伦理境遇”的异化
一 异化劳动
二 异化的伦理世界
第三节 作为“自我创生运动”的人类基因干预技术
一 如何理解“自我创生”
第五章 如何在人的生存主体性中确证技术的伦理未来
代结:站在一场“生命伦理运动”的开端
参考文献
后记
程国斌,新疆伊犁人,1999年本科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临床外科工作两年后改学哲学,2001年考入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攻读伦理学研究生,2008年获东南大学伦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医学人文学系教师,从事医学人文学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医学社会史。
东南大学的伦理学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由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萧昆焘教授、王育殊教授创立,90年代初开始组建一支由青年博士构成的年轻的学科梯队,至90年代中期,这个团队基本实现了博士化。在学界前辈和各界朋友的关爱与支持下,东南大学的伦理学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自20世纪末以来,我本人和我们团队的同仁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团队应当和可能为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怎样的贡献?换言之,东南大学的伦理学科应当形成和建立什么样的特色?我们很明白,没有特色的学术,其贡献总是有限的。2005年,我们的伦理学科被批准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这个历史性 的跃进推动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经过认真讨论并向学界前辈和同仁求教,我们将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学术贡献点定位于三个方面:道德哲学;科技伦理;重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