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897-1949)
作者:刘平 著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0
丛书:中国金融史专刊
页数:467
定价:45.00 元
ISBN-13:9787309063097
ISBN-10:7309063090
去豆瓣看看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银行监管的法规依据:构成及沿革
第一节 银行监管通行法
第二节 储蓄银行法
第三节 非常时期行政性规定
第二章 银行监管的主体特征:以政府机构为中心
第一节 中央政府常设(派出)监管机构
第二节 中央政府战时及辅助监管机构
第三节 地方政府与银行监管
第三章 银行监管的客体构成:分类及演变
第一节 国家银行
第二节 地方银行
第三节 私营商业银行
第四节 专业银行
第五节 外商银行
第四章 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基本要素及变迁
第一节 市场准入:从特许制到核准制
第二节 银行注册与审批
附案例:对四川省灌县非法设立行庄之查处
第三节 分支行设立之监管
第四节 资本金监管
第五节 业务范围监管
第六节 银行所有权结构
第七节 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
第五章 银行业务的持续监管:以抗战时期为中心
第一节 银行利率之监管
第二节 银行资金来源之监管:以节约储蓄运动为中心
附案例:关于存款本名制的监管
第三节 控制银行授信业务
第四节 银行投资业务之监管
第五节 银行汇兑业务之监管
第六章 问题银行与银行市场退出的监管:银行、同业与政府的选择
第一节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第二节 银行业的同业救助
第三节 银行业危机与政府处置
第四节 银行业的停业清理
附案例:镇江通商银行亏空案的非常处置
第五节 债权人权益保护:以银行业战前存款放款清偿为中心
第七章 银行发行监管:以纸币发行权监管为中心
第一节 从《银行通行则例》到《兑换纸币则例》
第二节 银行监理官与《取缔纸币条例》
第三节 法币政策与发行权的相对集中
第四节 战时管制与发行权的最终统一
第八章 银行监管的方式:基本模式及演进
第一节 银行的非现场监管
第二节 银行的现场检查
附案例:成都区监理官办公处对中国银行成都支行的现场检查
第三节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以抗战前为例
第四节 银行监理官制度
第九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以上海为例
第一节 新金融体系的构建与金融的稳定
第二节 《华东区私营银钱业管理暂行办法》的颁行
第三节 整肃金融市场与引导资金投向生产
结语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的总体考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刘平,男,祖籍广东梅县,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杭州。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历史学博士。从1986年7月起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杭州中心支行、上海分行等单位工作,目前供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著有《大象无形——青年思想教育札记》(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等书,发表论文多篇。
《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897-1949)》以1949年之前约五十年间的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的变迁为主要线索,涉及晚清政府、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近代中国的银行监管制度变迁进行了相对较完整的考察和分析,并从整体构建起了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变迁的体系。全书除导论外,共分九章,包括银行监管的法规依据、主体特征、客体构成、市场准入监管、业务持续监管、问题银行与市场退出的监管、发行监管、监管方式,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对银行的监管等内容,结语部分对近代中国的整个银.行监管制度作出了总体的考察与评估。该书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主,并借鉴了行政管理学、法学、经济金融学等学科的方法,使得这部书稿体现了相当的学理性。
《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897-1949)》对于中国近代银行史、金融史和法制史等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对于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和监管的实际工作者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