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长论本:超越心理发展的新心性心理学主张
作者:葛鲁嘉 (作者)
出版:人民出版社 2012.3
定价:48.00 元
ISBN-13:9787010106489
ISBN-10:7010106487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心理成长论本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到成长心理学
第二节 人的终身或毕生心理发展
第三节 超越心理发展的心理成长
第四节 心理成长的五个基本关联
第五节 心理成长的五个主要层面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学说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缺失
第四节 发展心理学的未来
第三章 超越心理发展的可能
第一节 成熟与成长
第二节 发展与成长
第三节 生理与心理
第四节 心理与心性
第五节 心史与心态
第六节 直线与扩展
第七节 扩展与提升
第四章 心理成长的含义
第一节 心理成长的概念
第二节 心理成长的本源
第三节 心理成长的条件
第四节 心理成长的特性
第五节 心理成长的目标
第六节 心理成长的阻碍
第五章 心理成长的分类
第一节 成长的分类标准
第二节 成长的两歧对应
第三节 成长的整合视野
第六章 心理成长的生态背景
第一节 生态学和心理学的交叉
第二节 生态学的视角及其方法
第三节 文化学的含义及其原则
第四节 心理学的追求及其目标
第五节 心理发展研究的生态化
第六节 心理成长的生态学含义
第七章 心理成长与心理资源
第一节 心理资源的概念
第二节 心理成长的资源
第三节 心理资源的价值
第八章 心理成长与心理文化
第一节 心理成长的心理文化含义
第二节 心理成长的心理文化资源
第三节 心理成长的心理文化差异
第四节 心理成长的心理文化沟通
第五节 心理成长的心理文化促进
第九章 心理成长与心理生活
第一节 心理生活的含义
第二节 心理生活的拓展
第三节 心理生活的丰富
第十章 心理成长与心理环境
第一节 心理环境的含义
第二节 心理环境的建构
第三节 心理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心理的与环境的
第十一章 心理成长与心理生成
第一节 已成的存在
第二节 生成的存在
第三节 创造的生成
第四节 成长的内涵
第五节 境界的提升
第十二章 个体的心理成长
第一节 个体生活的建构
第二节 心理生活的建构
第三节 个体的心理生活
第四节 个体的自我生成
第五节 个体的心理成长
第六节 个体的心理体验
第十三章 群体的心理成长
第一节 群体的共同成长
第二节 群体的心理互动
第三节 群体的心理关系
第四节 群体的成长方式
第十四章 民族的心理成长
第一节 种族的心理构成
第二节 民族的性格结构
第三节 民族的心理成长
第十五章 社会的心理成长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心理成长
第二节 社会建构与心理成长
第三节 社会生活与心理成长
第四节 幸福感受与幸福指数
第十六章 文化的心理成长
第一节 心理成长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心理成长的文化创造
第三节 心理成长的文化思想
第四节 心理成长的文化方式
第五节 心理成长的文化源流
第十七章 心理成长的质量
第一节 心理成长的真实本性
第二节 心理成长的自主建构
第三节 心理成长的现实拓展
第四节 心理成长的质量追求
第十八章 新心性心理学的学说
第一节 心理资源论析
第二节 心理文化论要
第三节 心理生活论纲
第四节 心理环境论说
第五节 心理成长论本
第六节 心理科学论总
参考文献
后记
葛鲁嘉,1956年出生于辽宁沈阳,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高级会员,理事,吉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创建者,吉林大学心理学系和心理学专业的创建者,首任副院长和心理学系主任,被国内多所院校聘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评审专家。主持教育部、吉林省、吉林大学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多项。学术建树包括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前提的反思,对心理学科学观的系统化探索:对心理学方法论的扩展性理解;对理论心理学内涵和功能的全新探讨:对心理学应用基础、理论、技术和手段的考察;推动了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进程.挖掘了中国本土心性心理学传统;建构了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涉及了“心理资源论析”、“心理文化论要”、“心理生活论纲”、“心理环境论说”、“心理成长论本”,“心理科学论总”,对心理学资源进行了系统探索,涉及了“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哲学形态的心理学”,“宗教形态的”“心理学”。“类同形态的心理学”、“科学形态的心理学”,“资源形态的心理学”。引领了中国本土心理学全新的研究走向,确立了在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中重要的学术地位,形成了在海内外深远的思想影响。
心理成长的理念是对心理发展的理念的跨越。理解和阐释人的心理变化和扩展,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突破现有心理发展研究的障碍,在理论框架上重构关于人的心理变化的解说,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跨越心理发展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核心在于用心理成长的理念去替代心理发展的理念。这是考察人的心理行为变化的关键转换。新心性心理学会带来这种全新变革.使心理成长立足于本土的心性资源。这包括从关注成熟和发展转向关注成长和提升,从着重生物和生理转向着重心理和心性,从强调心理的直线发展转向强调心理的全面扩展,从着眼心理的平面扩展转向着眼心理的纵向提升。这涉及到心理成长的基础、过程、目标、阻碍。心理成长的探索就在于依赖心理资源的存在、积累和挖掘,明确心理文化的基础、差异和沟通,考察心理生活的含义、扩展和丰满,探索心理环境的内容、建构和影响,确立心理科学的成熟、转换和蜕变。心理成长是创生的过程,是生成的存在、是创造的生成。心理成长是个体、群体、民族、社会、文化层面的心理的建构、关系、演进、提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