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手册:滑动轴承(单行本)

目 录内容简介
第1章 滑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和材料
1 滑动轴承的类型
2 各类轴承的性能比较
3 滑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4 滑动轴承的基本形式
5 常用滑动轴承轴瓦材料及其性能
5.1 轴瓦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5.2 轴瓦材料的分类
5.3 常用轴瓦材料
5.3.1 金属轴瓦材料
5.3.2 含油轴承轴瓦材料
5.3.3 非金属轴瓦材料
5.4 各种轴瓦材料的性能比较
5.5 轴瓦表面涂层及其材料
5.6 对轴颈材料表面硬度的要求
6 滑动轴承设计资料
7 滑动轴承的润滑
7.1 润滑剂
7.2 润滑油粘度
7.3 润滑方法
8 滑动轴承的速度与载荷
8.1 径向轴承
8.1.1 速度
8.1.2 载荷
8.2 止推轴承
8.2.1 速度
8.2.2 载荷
第2章 压力供油径向圆柱轴承
1 供油装置
1.1 供油槽形式
1.2 单轴向油槽
1.3 双轴向油槽
1.4 周向油槽
2 稳态条件下的性能计算
2.1 承载能力
2.2 流量
2.2.1 计算流量
2.2.2 油槽供油量
2.3 摩擦功耗
2.4 润滑油温度
2.4.1 润滑油温升
2.4.2 润滑油温度
2.5 偏位角
3 动态特性
4 参数选择
4.1 宽径比■
4.2 相对间隙■
4.3 润滑油粘度■
4.4 最小油膜厚度的极限值h2lim
4.5 轴承允许的极限温度■
4.6 轴承允许的极限压力plim
5 制造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5.1 制造公差的确定
5.2 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6 计算程序示例
第3章 曲轴轴承
1 材料选择
1.1 衬层材料的性能及其选择
1.2 衬层的厚度
2 流体动力润滑条件
2.1 曲轴轴承的载荷
2.2 润滑计算结果
2.3 改善动力润滑性能的措施
3 润滑剂供给系统
3.1 轴瓦上的油槽与油孔
3.2 供油压力
3.3 流量计算
3.4 管(通)道口径
3.5 润滑油的过滤
4 轴瓦及相关零件的设计、公差与表面粗糙度
4.1 轴瓦结构
4.2 轴瓦半圆周长及其公差
4.3 轴承座螺栓
4.3.1 螺栓位置
4.3.2 螺栓预紧力
4.4 轴承座的公差与表面粗糙度
4.5 轴瓦在轴承座中的定位
4.6 轴瓦的标准尺寸
4.6.1 薄壁轴瓦的标准尺寸
4.6.2 薄壁翻边轴瓦的标准尺寸
第4章 不充足供油径向轴承
1 适宜的工况参数
2 主要参数
2.1 相对间隙
2.2 表面粗糙度
2.3 最小油膜厚度极限值
2.4 轴瓦宽度
2.5 润滑剂及其粘度的选择
3 轴承性能计算
3.1 载荷数
3.2 流量数
3.3 摩擦功耗
3.4 工作温度
4 油槽形式
第5章 多楔与可倾瓦块径向轴承
1 多楔径向轴承
1.1 几何参数
1.2 参数选择
1.2.1 油楔数
1.2.2 半径间隙c*
1.2.3 楔形度■
1.3 多楔径向轴承性能计算
1.3.1 迭代法
1.3.2 近似算法
1.4 椭圆轴承的性能计算
1.4.1 稳态性能计算
1.4.2 稳定性计算
2 可倾瓦块径向轴承
2.1 半径间隙
2.2 油膜厚度
2.3 支点位置
2.4 几何尺寸
2.5 性能计算
第6章 液体动压止推轴承
l 参数选择
2 平面瓦止推轴承
3 斜.平面瓦止推轴承
3.1 几何尺寸选取
3.2 校核计算
4 阶梯面瓦止推轴承
5 可倾瓦块止推轴承
5.1 瓦块尺寸的选取
5.2 校核与性能计算
第7章 液体静压轴承
1 设计基础
1.1 润滑系统
1.2 节流器及其流量
1.2.1 节流器的类型与特性
1.2.2 节流器流量计算
1.3 油垫结构及其流量
1.3.1 油垫结构类型
1.3.2 油垫流量公式
1.4 油垫的性能计算
1.4.1 承载能力
1.4.2 油膜刚度
1.4.3 功耗
1.4.4 温升
1.5 参数选择
1.5.1 压力比■
1.5.2 节流器节流尺寸计算
1.5.3 润滑油粘度
1.5.4 设计问隙
1.5.5 供油压力
1.5.6 封油面宽度
2 止推轴承
2.1 单向止推轴承
2.1.1 管式、缝式和孔式节流
2.1.2 定量泵、定量阀供油
2.1.3 膜片反馈节流
2.2 双向止推轴承
2.2.1 缝式、管式和孔式节流
2.2.2 滑阀反馈、膜片反馈节流
3 径向轴承
3.1 参数选取
3.1.1 宽径比
3.1.2 半径间隙
3.1.3 垫(腔)数
3.2 层流判据
3.3 垫式径向轴承
3.1.1 设计状态下的性能
3.3.2 性能计算
3.4 腔式径向轴承
3.4.1 参数选取
3.4.2 承载能力
3.4.3 刚度
3.4.4 流量
3.4.5 计算值的修正
4 径向止推轴承
4.1 H形轴承
4.1.1 性能计算
4.1.2 参数选取
4.2 锥形轴承
4.2.1 参数选取
4.2.2 性能计算
4.3 球形轴承
第8章 液体动静压径向轴承
1 静压升举轴承
2 小油腔腔式径向轴承
3 无腔径向轴承
3.1 纯静压承载能力
3.2 动静压混合承载能力
3.3 参数选择
4 阶梯腔径向轴承
4.1 无节流器阶梯腔径向轴承
4.2 有节流器阶梯腔径向轴承
第9章 气体轴承
1 气体静压轴承
1.1 常用节流器型式
1.2 气体静压径向轴承
1.2.1 孔式节流型径向轴承
1.2.2 缝式节流型径向轴承
1.3 气体静压止推轴承
1.3.1 孔式节流型止推轴承
1.3.2 缝式节流型止推轴承
1.3.3 径向排气型止推轴承
1.3.4 双向止推轴承
1.4 气体静压轴承的稳定性
1.4.1 气锤振动
1.4.2 涡动
2 气体动压轴承
2.1 气体动压径向轴承
2.1.1 螺旋槽型径向轴承
2.1.2 可倾瓦块径向轴承的设计
2.2 气体动压止推轴承
2.2.1 扇形阶梯面止推轴承
2.2.2 螺旋槽平面止推轴承
3 气体动静压混合轴承
3.1 表面节流型轴承
3.2 孔一腔二次节流型径向轴承
4 气体轴承材料与精度
4.1 气体轴承材料
4.1.1 气体轴承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4.1.2 气体轴承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4.2 气体轴承精度
第10章 箔轴承
1 拉伸型箔轴承
1.1 单叶式动压箔轴承
1.2 柱面形静压箔轴承
2 弯曲型箔轴承
2.1 径向轴承
2.1.1 压缩数与平箔和波箔的柔度
2.1.2轴承性能估算
2.2 止推轴承
3 悬臂型箔轴承
3.1 径向轴承
3.2 止推轴承
第11章 自润滑轴
l 自润滑轴承的分类与计算准则
1.1 分类与特性
1.1.1 分类
1.1.2 特性
1.2 计算准则
1.2.1 耐磨性准则
1.2.2 静强度准则
1.2.3 耐热性准则
2 无润滑轴承
2.1 无润滑轴承的结构和材料
2.1.1 轴瓦材料
2.1.2 轴瓦结构
2.1.3 轴瓦安装
2.2 设计参数
2.2.1 宽径比曰
2.2.2 内外径比
2.2.3 轴承间隙
2.2.4 轴瓦壁厚
2.2. 5 表面粗糙度
2.3 运转性能
2.3.1 磨损率
2.3.2 p-v曲线
2.4 设计程序
3 含油轴承
3.1 粉末冶金含油轴承
3.1.1 参数选择
3.1.2 润滑与润滑油
3.1.3 许用载荷
3.2 铸铜合金含油轴承
3.3 成长铸铁含油轴承
3.4 聚合物含油轴承
3.4.1 聚合物含油轴承的特性
3.4.2 酚醛含油轴承
3.5 青铜石墨含油轴承
4 固体润滑轴承
4.1 覆膜轴承
4.1.1 成膜方法
4.1.2 覆膜轴承
4.2 烧结轴承
4.3 浸渍复合轴承
4.4 镶嵌轴承
第12章 电磁轴承
1 静电轴承
1.1 无源型静电轴承
1.1.1 静电平面止推轴承
1.1.2 圆柱和圆锥形静电轴承
1.1.3 球形静电轴承
1.2 有源型静电轴承
1.3 静电轴承的设计步骤
2 磁力轴承
2.1 分类与应用
2.2 无源型磁力轴承
2.2.1 永磁式磁力轴承
2.2.2 激励式磁力轴承
2.3 有源型磁力轴承
2.4 磁力轴承材料
2.4.1 永磁材料
2.4.2 软磁材料
2.4.3 超导磁性材料
第13章 其他支承
1 水润滑轴承
1.1 塑料轴承
1.1.1 轴瓦材料
1.1.2 轴承型式、尺寸与公差
1.1.3 承载能力
1.1.4 使用注意事项
1.1.5 标记方法
1.2 橡胶轴承
1.2.1 轴套材料
1.2.2 轴套型式、尺寸与公差
1.2.3 承载能力
1.2.4 使用注意事项
2 宝石支承
2.1 结构
2.2 设计与计算
2.2.1 注意要点
2.2.2 计算
2.3 尺寸规格
3 交叉弹性带挠性支承
3.1 特性与应用
3.1.1 弹性带上的作用力及其承载能力
3.1.2 扭转弹性系数
3.1.3 中心偏移
3.2 弹性带的计算
3.2.1 带的材料
3.2.2 带的尺寸
3.2.3 校核计算
第14章 轴瓦与轴承座的标准型式与尺寸
1 标准轴瓦型式与尺寸
1.1 卷制轴套
1.1.1 卷制轴套的型式与尺寸
1.1.2 覆有减摩层的双金属轴套
1.2 整体轴套
1.3 烧结轴套
1.3.1 圆柱轴套
1.3.2 翻边轴套
1.3.3 球面轴套
1.3.4 青铜石墨含油轴套
1.4 镶嵌轴套
1.5 止推垫圈
1.5.1 整圆止推垫圈
1.5.2 半圆止推垫圈
2 轴承座
2.1 整体有衬正滑动轴承座
2.2 对开式二螺柱正滑动轴承座
2.3 对开式四螺柱正滑动轴承座
2.4 对开式四螺柱斜滑动轴承座
第15章 滑动轴承的损坏与监测
1 滑动轴承损坏的类型
1.1 刮伤(二体磨粒磨损)
1.2 (三体)磨粒磨损
1.3 粘附磨损(咬粘)
1.4 剥落
1.5 剥离
1.6 腐蚀磨损
1.7 侵蚀
1.7.1 气蚀
1.7.2 流体侵蚀
1.7.3 电侵蚀
1.8 微动磨损
2 滑动轴承损伤的原因
2.1 金相组织缺陷
2.1.1 衬层与瓦背结合不良
2.1.2 气孔
2.1.3 晶粒粗大
2.1.4 铅分布不匀
2.2 安装和运转因素
2.2.1 装配不良
2.2.2 颗粒侵入
2.2.3 腐蚀
2.2.4 润滑剂粘度不够和油量不足
3 改善措施
4 滑动轴承的状态监测
4.1 振动监测
4.2 磨损监测
4.3 温度监测
参考文献
1 滑动轴承的类型
2 各类轴承的性能比较
3 滑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4 滑动轴承的基本形式
5 常用滑动轴承轴瓦材料及其性能
5.1 轴瓦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5.2 轴瓦材料的分类
5.3 常用轴瓦材料
5.3.1 金属轴瓦材料
5.3.2 含油轴承轴瓦材料
5.3.3 非金属轴瓦材料
5.4 各种轴瓦材料的性能比较
5.5 轴瓦表面涂层及其材料
5.6 对轴颈材料表面硬度的要求
6 滑动轴承设计资料
7 滑动轴承的润滑
7.1 润滑剂
7.2 润滑油粘度
7.3 润滑方法
8 滑动轴承的速度与载荷
8.1 径向轴承
8.1.1 速度
8.1.2 载荷
8.2 止推轴承
8.2.1 速度
8.2.2 载荷
第2章 压力供油径向圆柱轴承
1 供油装置
1.1 供油槽形式
1.2 单轴向油槽
1.3 双轴向油槽
1.4 周向油槽
2 稳态条件下的性能计算
2.1 承载能力
2.2 流量
2.2.1 计算流量
2.2.2 油槽供油量
2.3 摩擦功耗
2.4 润滑油温度
2.4.1 润滑油温升
2.4.2 润滑油温度
2.5 偏位角
3 动态特性
4 参数选择
4.1 宽径比■
4.2 相对间隙■
4.3 润滑油粘度■
4.4 最小油膜厚度的极限值h2lim
4.5 轴承允许的极限温度■
4.6 轴承允许的极限压力plim
5 制造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5.1 制造公差的确定
5.2 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6 计算程序示例
第3章 曲轴轴承
1 材料选择
1.1 衬层材料的性能及其选择
1.2 衬层的厚度
2 流体动力润滑条件
2.1 曲轴轴承的载荷
2.2 润滑计算结果
2.3 改善动力润滑性能的措施
3 润滑剂供给系统
3.1 轴瓦上的油槽与油孔
3.2 供油压力
3.3 流量计算
3.4 管(通)道口径
3.5 润滑油的过滤
4 轴瓦及相关零件的设计、公差与表面粗糙度
4.1 轴瓦结构
4.2 轴瓦半圆周长及其公差
4.3 轴承座螺栓
4.3.1 螺栓位置
4.3.2 螺栓预紧力
4.4 轴承座的公差与表面粗糙度
4.5 轴瓦在轴承座中的定位
4.6 轴瓦的标准尺寸
4.6.1 薄壁轴瓦的标准尺寸
4.6.2 薄壁翻边轴瓦的标准尺寸
第4章 不充足供油径向轴承
1 适宜的工况参数
2 主要参数
2.1 相对间隙
2.2 表面粗糙度
2.3 最小油膜厚度极限值
2.4 轴瓦宽度
2.5 润滑剂及其粘度的选择
3 轴承性能计算
3.1 载荷数
3.2 流量数
3.3 摩擦功耗
3.4 工作温度
4 油槽形式
第5章 多楔与可倾瓦块径向轴承
1 多楔径向轴承
1.1 几何参数
1.2 参数选择
1.2.1 油楔数
1.2.2 半径间隙c*
1.2.3 楔形度■
1.3 多楔径向轴承性能计算
1.3.1 迭代法
1.3.2 近似算法
1.4 椭圆轴承的性能计算
1.4.1 稳态性能计算
1.4.2 稳定性计算
2 可倾瓦块径向轴承
2.1 半径间隙
2.2 油膜厚度
2.3 支点位置
2.4 几何尺寸
2.5 性能计算
第6章 液体动压止推轴承
l 参数选择
2 平面瓦止推轴承
3 斜.平面瓦止推轴承
3.1 几何尺寸选取
3.2 校核计算
4 阶梯面瓦止推轴承
5 可倾瓦块止推轴承
5.1 瓦块尺寸的选取
5.2 校核与性能计算
第7章 液体静压轴承
1 设计基础
1.1 润滑系统
1.2 节流器及其流量
1.2.1 节流器的类型与特性
1.2.2 节流器流量计算
1.3 油垫结构及其流量
1.3.1 油垫结构类型
1.3.2 油垫流量公式
1.4 油垫的性能计算
1.4.1 承载能力
1.4.2 油膜刚度
1.4.3 功耗
1.4.4 温升
1.5 参数选择
1.5.1 压力比■
1.5.2 节流器节流尺寸计算
1.5.3 润滑油粘度
1.5.4 设计问隙
1.5.5 供油压力
1.5.6 封油面宽度
2 止推轴承
2.1 单向止推轴承
2.1.1 管式、缝式和孔式节流
2.1.2 定量泵、定量阀供油
2.1.3 膜片反馈节流
2.2 双向止推轴承
2.2.1 缝式、管式和孔式节流
2.2.2 滑阀反馈、膜片反馈节流
3 径向轴承
3.1 参数选取
3.1.1 宽径比
3.1.2 半径间隙
3.1.3 垫(腔)数
3.2 层流判据
3.3 垫式径向轴承
3.1.1 设计状态下的性能
3.3.2 性能计算
3.4 腔式径向轴承
3.4.1 参数选取
3.4.2 承载能力
3.4.3 刚度
3.4.4 流量
3.4.5 计算值的修正
4 径向止推轴承
4.1 H形轴承
4.1.1 性能计算
4.1.2 参数选取
4.2 锥形轴承
4.2.1 参数选取
4.2.2 性能计算
4.3 球形轴承
第8章 液体动静压径向轴承
1 静压升举轴承
2 小油腔腔式径向轴承
3 无腔径向轴承
3.1 纯静压承载能力
3.2 动静压混合承载能力
3.3 参数选择
4 阶梯腔径向轴承
4.1 无节流器阶梯腔径向轴承
4.2 有节流器阶梯腔径向轴承
第9章 气体轴承
1 气体静压轴承
1.1 常用节流器型式
1.2 气体静压径向轴承
1.2.1 孔式节流型径向轴承
1.2.2 缝式节流型径向轴承
1.3 气体静压止推轴承
1.3.1 孔式节流型止推轴承
1.3.2 缝式节流型止推轴承
1.3.3 径向排气型止推轴承
1.3.4 双向止推轴承
1.4 气体静压轴承的稳定性
1.4.1 气锤振动
1.4.2 涡动
2 气体动压轴承
2.1 气体动压径向轴承
2.1.1 螺旋槽型径向轴承
2.1.2 可倾瓦块径向轴承的设计
2.2 气体动压止推轴承
2.2.1 扇形阶梯面止推轴承
2.2.2 螺旋槽平面止推轴承
3 气体动静压混合轴承
3.1 表面节流型轴承
3.2 孔一腔二次节流型径向轴承
4 气体轴承材料与精度
4.1 气体轴承材料
4.1.1 气体轴承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4.1.2 气体轴承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4.2 气体轴承精度
第10章 箔轴承
1 拉伸型箔轴承
1.1 单叶式动压箔轴承
1.2 柱面形静压箔轴承
2 弯曲型箔轴承
2.1 径向轴承
2.1.1 压缩数与平箔和波箔的柔度
2.1.2轴承性能估算
2.2 止推轴承
3 悬臂型箔轴承
3.1 径向轴承
3.2 止推轴承
第11章 自润滑轴
l 自润滑轴承的分类与计算准则
1.1 分类与特性
1.1.1 分类
1.1.2 特性
1.2 计算准则
1.2.1 耐磨性准则
1.2.2 静强度准则
1.2.3 耐热性准则
2 无润滑轴承
2.1 无润滑轴承的结构和材料
2.1.1 轴瓦材料
2.1.2 轴瓦结构
2.1.3 轴瓦安装
2.2 设计参数
2.2.1 宽径比曰
2.2.2 内外径比
2.2.3 轴承间隙
2.2.4 轴瓦壁厚
2.2. 5 表面粗糙度
2.3 运转性能
2.3.1 磨损率
2.3.2 p-v曲线
2.4 设计程序
3 含油轴承
3.1 粉末冶金含油轴承
3.1.1 参数选择
3.1.2 润滑与润滑油
3.1.3 许用载荷
3.2 铸铜合金含油轴承
3.3 成长铸铁含油轴承
3.4 聚合物含油轴承
3.4.1 聚合物含油轴承的特性
3.4.2 酚醛含油轴承
3.5 青铜石墨含油轴承
4 固体润滑轴承
4.1 覆膜轴承
4.1.1 成膜方法
4.1.2 覆膜轴承
4.2 烧结轴承
4.3 浸渍复合轴承
4.4 镶嵌轴承
第12章 电磁轴承
1 静电轴承
1.1 无源型静电轴承
1.1.1 静电平面止推轴承
1.1.2 圆柱和圆锥形静电轴承
1.1.3 球形静电轴承
1.2 有源型静电轴承
1.3 静电轴承的设计步骤
2 磁力轴承
2.1 分类与应用
2.2 无源型磁力轴承
2.2.1 永磁式磁力轴承
2.2.2 激励式磁力轴承
2.3 有源型磁力轴承
2.4 磁力轴承材料
2.4.1 永磁材料
2.4.2 软磁材料
2.4.3 超导磁性材料
第13章 其他支承
1 水润滑轴承
1.1 塑料轴承
1.1.1 轴瓦材料
1.1.2 轴承型式、尺寸与公差
1.1.3 承载能力
1.1.4 使用注意事项
1.1.5 标记方法
1.2 橡胶轴承
1.2.1 轴套材料
1.2.2 轴套型式、尺寸与公差
1.2.3 承载能力
1.2.4 使用注意事项
2 宝石支承
2.1 结构
2.2 设计与计算
2.2.1 注意要点
2.2.2 计算
2.3 尺寸规格
3 交叉弹性带挠性支承
3.1 特性与应用
3.1.1 弹性带上的作用力及其承载能力
3.1.2 扭转弹性系数
3.1.3 中心偏移
3.2 弹性带的计算
3.2.1 带的材料
3.2.2 带的尺寸
3.2.3 校核计算
第14章 轴瓦与轴承座的标准型式与尺寸
1 标准轴瓦型式与尺寸
1.1 卷制轴套
1.1.1 卷制轴套的型式与尺寸
1.1.2 覆有减摩层的双金属轴套
1.2 整体轴套
1.3 烧结轴套
1.3.1 圆柱轴套
1.3.2 翻边轴套
1.3.3 球面轴套
1.3.4 青铜石墨含油轴套
1.4 镶嵌轴套
1.5 止推垫圈
1.5.1 整圆止推垫圈
1.5.2 半圆止推垫圈
2 轴承座
2.1 整体有衬正滑动轴承座
2.2 对开式二螺柱正滑动轴承座
2.3 对开式四螺柱正滑动轴承座
2.4 对开式四螺柱斜滑动轴承座
第15章 滑动轴承的损坏与监测
1 滑动轴承损坏的类型
1.1 刮伤(二体磨粒磨损)
1.2 (三体)磨粒磨损
1.3 粘附磨损(咬粘)
1.4 剥落
1.5 剥离
1.6 腐蚀磨损
1.7 侵蚀
1.7.1 气蚀
1.7.2 流体侵蚀
1.7.3 电侵蚀
1.8 微动磨损
2 滑动轴承损伤的原因
2.1 金相组织缺陷
2.1.1 衬层与瓦背结合不良
2.1.2 气孔
2.1.3 晶粒粗大
2.1.4 铅分布不匀
2.2 安装和运转因素
2.2.1 装配不良
2.2.2 颗粒侵入
2.2.3 腐蚀
2.2.4 润滑剂粘度不够和油量不足
3 改善措施
4 滑动轴承的状态监测
4.1 振动监测
4.2 磨损监测
4.3 温度监测
参考文献
目 录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手册:滑动轴承(单行本)》是在前几版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新的设计方法及最新国家标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所有现代设计和常规设计方法,数据、图表,内容丰富,具有信息量大、标准新、取材广、规格全、常用结构多,并增加了许多国内外常用的新产品的规格、选用范围、实用性强、查找方便等特点。
《机械设计手册:滑动轴承(单行本)》共分常用资料,机械零部件与传动设计(一)、(二),液压、气动、液力传动与控制,机械设计基础,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等6卷50篇。
本单行本主要介绍各种滑动轴承及其类型选择和材料。
《机械设计手册:滑动轴承(单行本)》共分常用资料,机械零部件与传动设计(一)、(二),液压、气动、液力传动与控制,机械设计基础,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等6卷50篇。
本单行本主要介绍各种滑动轴承及其类型选择和材料。
比价列表
商家 | 评价 (0) | 折扣 | 价格 |
![]() | 暂无 | 中图缺货N个月 | ![]() 531天前更新 |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