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
作者:[清]李渔 著,李竹君 等注释
出版:华夏出版社 2006.1
丛书:中国古代闲情丛书
页数:437
定价:35.00 元
ISBN-10:750803872X
ISBN-13:9787508038728
去豆瓣看看 余怀序
尤侗序
凡例七则
词曲部
结构第一
戒讽刺
立主脑
脱窠臼
密针线
减头绪
戒荒唐
审虚实
词采第二
贵显浅
重机趣
戒浮泛
忌填塞
音律第三
恪守词韵
凛遵曲谱
鱼模当分
廉监宜避
拗句难好
合韵易重
慎用上声
少填人韵
别解务头
宾白第四
声务铿锵
语求肖似
词别繁减
字分南北
文贵洁净
意取尖新
少用方言
时防漏孔
科诨第五
戒淫亵
忌俗恶
重关系
贵自然
格局第六
家门
冲场
出脚色
小收煞
大收煞
填词余论
演习部
选剧第一
别古今
剂冷热
变调第二
缩长为短
变旧成新
附:《琵琶记·寻夫》改本
《明珠记·煎茶》改本
授曲第三
解明曲意
调熟字音
字忌模糊
曲严分合
锣鼓忌杂
吹合宜低
教白第四
高低抑扬
缓急顿挫
脱套第五
衣冠恶习
声音恶习
语言恶习
科诨恶习
声容部
选姿第一
肌肤
眉眼
手足
态度
修容第二
盥栉
薰陶
点染
治服第三
首饰
衣衫
鞋袜
附:妇人鞋袜辨
习技第四
文艺
丝竹
歌舞
居室部
房舍第一
向背
途径
高下
出檐深浅
置顶格
瓮度
洒扫
藏垢纳污
窗栏第二
制体宜坚
取景在借
墙壁第三
界墙
女墙
厅壁
书房壁
联匾第四
蕉叶联
此君联
碑文额
手卷额
册页匾
虚白匾
石光匾
秋叶匾
山石第五
大山
小山
石壁
石洞
零星小石
玩部
制度第一
几案
椅杌
暖椅式
床帐
橱柜
箱笼箧笥
骨董
炉瓶
屏轴
茶具
酒具
碗碟
灯烛
笺简
位置第二
忌排偶
贵活变
饮馔部
蔬食第一
笋
萱
莼
菜
瓜茄瓠芋山药
葱蒜韭
萝卜
芥辣汁
谷食第二
饭粥
汤
糕饼
面
粉
肉食第三
猪
羊
牛犬
鸡
鹅
鸭
野禽野兽
鱼
虾
鳖
蟹
零星水族
附:不载果食茶酒说
种檀部
木本第一
牡丹
悔
桃
李
杏
梨
海棠
玉兰
辛夷
山茶
紫薇
绣球
紫荆
栀子
杜鹃樱桃
石榴
木槿
桂
合欢
木芙蓉
夹竹桃
瑞香
I茉莉
藤本第二
蔷薇
木香
酴醵
月月红
姊妹花
玫瑰
素馨
凌霄
真珠兰
卓本第三
芍药
蕙
水仙
芙蕖
罂粟
葵
萱
鸡冠
玉簪
凤仙
金钱
蝴蝶花
菊
菜
众卉第四
芭蕉
翠云
虞美人
书带草
老少年
天竹
虎刺
苔
萍
竹木第五
竹
松柏
梧桐
槐榆
柳
黄杨
棕榈
枫桕
冬青
颐养部
行乐第一
贵人行乐之法
富人行乐之法
贫贱行乐之法
家庭行乐之法
道途行乐之法
春季行乐之法
夏季行乐之法
秋季行乐之法
冬季行乐之法
随时即景就事行乐之法
睡
坐
行
立
饮
谈
沐浴
听琴观棋
看花听鸟
蓄养禽鱼
浇灌竹木
止忧第二
止眼前可备之忧
止身外不测之忧
调饮啜第三
爱食者多食
怕食者少食
太饥勿饱
太饱勿饥
怒时哀时勿食
倦时闷时勿食
节色欲第四
节快乐过情之欲
节忧患伤情之欲
节饥饱方殷之欲
节劳苦初停之欲
节新婚乍御之欲
节隆冬盛暑之欲
却病第五
病未至而防之
病将至而止之
病已至而退之
疗病第六
本性酷好之药
其人急需之药
一心钟爱之药
一生未见之药
平时契慕之药
素常乐为之药
生平痛恶之药
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 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 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 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和小说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对茶事有多方面的表现。
《明珠记·煎茶》的剧情中,三十多名宫女去皇陵祭扫,途经长乐驿。这个驿站的驿官叫王仙客,听说他的未 婚妻亦在其中,便侨装打扮,化妆成煎茶女子,打探消息。王仙客坐拥茶炉煎茶,待机而行,恰逢其未婚妻要吃茶,他便 趁机而得到了会面。在其中,煎茶和吃茶成了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茶,成了促进王仙客和其未婚妻情感的重要媒介。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记述了不少的品茶经验。其卷四“居室部”中有“茶具”一节,专讲茶具 的 选择和茶的贮藏。他认为泡茶器具中阳羡砂壶最妙,但对当时人们过于宝爱紫砂壶而使之脱离了茶饮,则大不以为然。他认为: “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
他对茶壶的形制与实用的关系,作过仔细的研究:“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 然,一幽便可忧,再幽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 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 ,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