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哲学与STS论丛(第2辑):技术困境及其超越
作者:王伯鲁 著
陈凡,罗玲玲 编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2
页数:276
定价:56.00 元
ISBN-13:9787500499770
ISBN-10:7500499779
去豆瓣看看 序言
导言
1.技术的基础地位
2.技术困境问题的由来
3.传统视野下的社会发展前景
4.探究技术困境问题的逻辑进路
第一章 广义技术研究范式
一 广义技术观念
1.两种基本技术观念的对立
2.“技术”一词的语义学分析
3.技术事物表述差异的根源
4.审视技术的多维视角
二 技术形态与技术门类
1.技术的基本构成及其演进
2.技术的基本形态
3.技术的主要类型
三 技术价值观
1.技术中立性问题
2.技术活动的两条基本原则
3.技术价值及其衡量
第二章 社会的技术化
一 人的技术化进程
1.人的技术性
2.人的技术化
3.人的现代化
二 社会技术与社会技术化
1.社会技术的特点
2.社会技术系统的建构
3.社会技术化的形相
三 社会技术化的主要维度
1.社会分工的细化
2.社会的分化与协同
3.去个性化
第三章 新技术革命与全球问题的凸现
一 新科学革命的推动
二 新技术革命及其主要内容
三 高新技术的基本特点
四 新技术革命的社会影响
五 全球问题及其技术根源
第四章 技术困境及其根源
一 技术的矛盾性
二 技术困境的类型与特点
三 技术困境的现实危害
1.自由丧失
2.生存压力激增
3.精神家园衰落
4.工具理性主义泛滥
四 技术困境根源剖析
1.技术开发困境的根源
2.技术负效应的根源
3.技术风险的根源
4.技术异化的根源
……
第五章 技术困境出路的探索之旅
第六章 走出技术困境的文化改造
第七章 人类解放的技术征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王伯鲁,男,汉族,1962年9月生,陕西韩城人,民盟盟员。1980~1984年在西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199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辩证法专业学习,师从孙显元教授,获哲学硕士学位。2001-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学习,师从刘大椿教授,获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今在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担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学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四川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政协委员。曾获铁道部优秀教师、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甘肃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优秀指导者。近年来,主要从事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共80多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6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甘肃省第七、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本书紧扣时代主题,以当今人类面临的技术困境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更为深入,时代感更强,更切中了问题的要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文中既有鸟瞰式的勾勒,又有深入细致的描绘,详略得当,行文流畅。全书逻辑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论述清楚,文献资料翔实,学术色彩浓郁,并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见解、新思想,是近年来技术哲学领域的一部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