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戏曲美学
作者:朱恒夫 主编
出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1
页数:274
定价:29.00 元
ISBN-13:9787305052675
ISBN-10:7305052671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戏曲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 戏曲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第二节 戏曲具有突出的写意性
第三节 戏曲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第二章 戏曲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先秦至唐末:歌、舞、说白、故事,从平行发展到趋向综合
第二节 宋代都市:将唱、念、做、打等表演伎艺熔于一炉,从而形成戏曲
第三节 南方文化的艺术结晶——南戏
第四节 元杂剧——绚丽的戏曲之花
第五节 称霸剧坛两百多年的明清传奇
第六节 徽汉合流而产生的新剧种——京剧
第三章 主要地方戏曲剧种的历史与艺术形态
第一节 莆仙戏
第二节 秦腔
第三节 汉剧
第四节 川剧
第五节 豫剧
第六节 黄梅戏
第七节 越剧
第四章 戏曲悲剧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 戏曲悲剧概述
第二节 戏曲悲剧的美学特征
第三节 戏曲悲剧的审美价值
第五章 戏曲喜剧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 戏曲喜剧概述
第二节 戏曲喜剧的美学特征
第三节 戏曲喜剧的审美价值
第六章 戏曲人物形象的美学意义
第一节 岳飞:忠勇报国,大公无私
第二节 包公:清正廉明,为民做主
第三节 赵五娘、乔雪梅:克己负重,以利他人
第四节 窦娥、杨三姐:坚强不屈,反抗黑暗
第五节 崔莺莺、杜丽娘:追求爱情,坚定执著
第六节 宋士杰、阿庆嫂:仗义助弱,智慧超群
第七章 戏曲舞台美术与音乐唱腔的艺术形态
第一节 脸谱的美学特征
第二节 戏曲服饰艺术
第三节 戏曲音乐的艺术形态
第八章 戏曲行当的表演特征
第一节 唱念做打与脚色行当
第二节 京剧各行当的表演特点
第三节 京剧各行当主要艺术流派的表演特色
第九章 戏曲在现当代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晚清至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戏曲改革
第二节 新时期的戏曲探索与实践
第三节 戏曲的出路在于回归民间
参考书目
后记
朱恒夫,男,1959年9月出生。江苏滨海人。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与艺术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获得人事部颁发的博士后证书。曾到台湾师范大学、美国加大伯克利等学校访问与教学。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艺术论丛》主编、中国傩戏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戏剧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9年被江苏省委授予“时代之子”称号。2001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2003年被同济大学师生推举为“同济大学十佳教师”。获得过国家民间文艺著作奖“山花奖”等多种奖项。
出版有《目连戏研究》、《宋明理学与古代小说》、《中国文学史疑案录》、《中国京昆》、《论戏曲的艺术历史与艺术》、《花间集注析》、《史通注释》、《高僧传注》、《古代小说与戏曲互动关系之研究》、《中华大典——戏曲小说卷》、《滩簧考论》、《中国戏曲美学》等十多部,在《文学遗产》、《文献》、《世界宗教研究》、《文艺研究》、《戏剧艺术》、《明清小说研究》等杂志上发表长篇学术论文一百多篇。主讲过的课程有《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戏曲史》、《中国小说史》、《民俗文化》、《经典戏剧解析》、《写作学》等。曾经和正在主持科研项目有:国务院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中华大典》“小说戏曲”理论卷、国家艺术类科研项目《长江三角洲滩簧的调查与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戏曲发展研究》与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上海百年戏剧文学史》。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由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等11所国家重点高校的教授撰写。其内容落实了教育部在大、中、小学普及戏曲教育的精神,勾勒了中国戏曲的发展线索,揭示了戏曲的艺术特征,介绍了秦腔、黄梅戏、越剧等重要剧种的历史与艺术形态,论述了戏曲悲剧与喜剧的特点与审美价值,评述了岳飞、包公、窦娥、阿庆嫂、乔雪梅等戏曲人物形象的美学与现实意义。本教材线索清晰、语言精要、图文并茂,极适用于普通高校“戏曲欣赏”、“戏曲美学”等人文素质课程,亦能满足广大中学教师与戏曲爱好者扩展戏曲知识之需要。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