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造型原本
第1章 感悟自然形态
1.1 自然与自然形态
1.1.1 自然
1.1.2 自然形态
1.1.3 自然形态的类型
1.1.4 自然美
1.2 解读自然形态
1.2.1 宏观
1.2.2 微观
1.2.3 扩大视域
1.2.4 改变视角
1.2.5 剖视
1.2.6 图式分析
1.2.7 扩张力与空间
1.3 自然的启示
1.3.1 形态联想
1.3.2 意向再现
1.3.3 模仿自然形态
1.3.4 模拟自然形态
1.3.5 仿生
第2章 从自然形态到造型
2.1 写生自然形态
2.1.1 素描
2.1.2 写实
2.1.3 速写
2.2 抽象自然形态
2.2.1 意象抽象
2.2.2 简化抽象
2.2.3 绝对抽象
2.3 造型演绎列
2.3.1 对荷塘的观察、分析和形态抽象
2.3.2 螺类生物形态的演绎过程
2.4 实验l:抽象校园的树木
第3章 风景园林中的造型基础
3.1 造型基础的产生和发展
3.1.1 造型基础
3.1.2 造型基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
3.1.3 包豪斯学派和造型教育体系的形成
3.1.4 时间构成的探索
3.2 风景园林中造型艺术的设计演变
3.2.1 艺术思潮的影响
3.2.2 大地艺术的影响
3.2.3 多元化发展
下篇
平面构成与风景园林设计
第4章 形态的分类
4.1 几何形
4.1.1 方形模式
4.1.2 三角形模式
4.1.3 圆形模式
4.2 自然形
4.2.1 蜿蜒的曲线
4.2.2 自由螺旋线
4.2.3 卵圆形
4.2.4 不规则折线形
第5章 形的基本要素及专业概念
5.1 基本要素的概念形象
5.2 基本要素的视觉形象
5.3 基本要素的特征
5.3.1 点
5.3 12线
5.3.3 面
5.3.4 平面化的体
5.4 实验2:以形的基本要素点、线、面解读风景园林的平面图
第6章 形态的构成规律与应用
6.1 基本形与骨格
6.1.1 基本形
6.1.2 骨格
6.2 形态的构成规律与应用
6.2.1 重复构成
6.2.2 特异构成
6.2.3 渐变构成
6.2.4 发散构成
6.2.5 聚集构成
6.2.6 分割构成
6.3 实验
6.3.1 实验3:基本形的构成练习
6.3.2 实验4:重复构成、特异构成、渐变构成、发散构成、聚集构成、分割构成
6.3.3 实验5:综合构成
6.3.4 实验6:以构成的语言理解大师的作品
第7章 形态构成法则与大师作品分析
7.1 对称与均衡
7.1.1 对称
7.1.2 均衡
7.1.3 对称与均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7.2 统一与变化
7.2.1 统一
7.2.2 变化
7.2.3 统一与变化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7.3 相似与对比
7.3.1 相似
7.3.2 对比
7.3.3 相似与对比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7.4 节奏与韵律
7.4.1 节奏
7.4.2 韵律
7.4.3 节奏与韵律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7.5 比例与尺度
7.5.1 比例
7.5.2 尺度
7.5.3 比例与尺度在建筑和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7.6 实验
7.6.1 实验7:以情感为主题的平面构成
7.6.2 实验8:综合分析风景园林的平面布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