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医疗服务供求分析
1.1 医疗服务需求行为分析
1.1.1 人口因素
1.1.2 经济因素
1.1.3 其他因素
1.2 医疗服务供给行为分析
1.3 医疗服务供求均衡和失衡分析
1.4 医疗服务供求矛盾的具体表现和分析思路
1.4.1 “看病难”
1.4.2 “看病贵”
第二章 医疗服务供求矛盾程度评估指标体系
2.1 从就诊流程看供求矛盾程度衡量指标
2.2 评估指标体系构成
2.2.1 供给视角指标
2.2.2 需求视角指标
第三章 医疗服务供求矛盾程度实证评估
3.1 调查方式和内容
3.1.1 调查方式——-
3.1.2 调查地点
3.1.3 调查对象和时间
3.1.4 调查对象数量
3.1.5 调查问卷内容
3.1.6 被调查人员的结构分布
3.2 医疗服务供求矛盾的供给视角评估
3.2.1 “难”的视角
3.2.2 “贵”的视角
3.3 医疗服务供求矛盾的需求视角评估
3.3.1 “难”的视角
3.3.2 “贵”的视角
3.4 京津渝穗医疗服务供求矛盾分析
3.4.1 “难”的视角
3.4.2 “贵”的视角
3.5 医疗服务供求矛盾程度评估结论
3.5.1 总体结论
3.5.2 若干分结论
第四章 医疗服务供求矛盾的成因分析
4.1 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
4.1.1 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4.1.2 政府卫生筹资功能缺位
4.1.3 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合理
4.2 医疗服务特殊性与供方诱导需求
4.2.1 医疗服务消费的特点分析
4.2.2 医疗服务供求双方的关系分析
4.2.3 医疗保险支付制度对医疗服务供方行为的影响
4.2.4 供方诱导需求
4.3 “医药合谋”
4.3.1 “医药合谋”内在机理的定性分析
4.3.2 “医药合谋”内在机理的数理分析
4.4 “医患合谋”
4.5 信息公开不足
4.5.1 医疗机构信息公开的现状和不足
4.5.2 信息公开不足导致的后果
4.6 “看门人”制度缺失、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混乱
4.6.1 “看门人”制度的含义
4.6.2 “看门人”制度的特点
4.6.3 “看门人”制度的作用
4.6.4 “看门人”制度的借鉴
4.6.5 “看门人”制度缺失的后果
4.6.6 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看门人’制度”
4.6.7 “社区‘看门人’制度”的内在机理
第五章 国内缓解医疗服务供求矛盾改革述评
5.1 宏观制度改革综述
5.1.1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述评
5.1.2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述评
5.1.3 医药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述评
5.2 国内主要城市改革措施比较
第六章 典型国家和地区解决供求矛盾改革措施借鉴
6.1 新力口坡
6.1.1 新加坡基本情况概述
6.1.2 新加坡解决医疗服务供求矛盾措施
6.2 英国
6.2.1 英国基本情况概述
6.2.2 英国解决医疗服务供求矛盾措施
6.3 台湾地区
6.3.1 台湾地区基本情况概述
6.3.2 台湾解决医疗服务供求矛盾措施
6.4 香港特别行政区
6.4.1 香港基本情况概述
6.4.2 香港解决医疗服务供求矛盾措施
6.5 总结与启示
6.5.1 供给层面的措施借鉴
6.5.2 需求层面的措施借鉴
第七章 破解医疗服务供求矛盾之改革方略
7.1确立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持续正向投入机制
7.2 建立和完善“社区‘看门人”’制度
7.3 优化医疗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
7.4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7.5 强化医疗机构科学管理
7.6 实现医疗保障多层次发展
7.7 着力对患者的教育和引导
7.8 加强医疗监督机制的建设
7.9 深化“三医”联动改革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