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总论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1 海洋法的现代进程
2.2 《公约》的主要特征
2.3 《公约》设立的机构
2.4 监控未来发展
第3章 大陆架的法律问题
3.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1958年《大陆架公约》的大陆架条款的比较
3.2 第七十六条各条款的评述
3.3 沿海国在确定大陆架外部界限时应遵循的程序小结
第4章 大陆边缘特征
4.1 大陆架定义中地貌和地质概念
4.2 大陆边缘地貌与构成
4.3 大陆边缘地质学
4.4 大陆边缘类型与第七十六条应用
4.5 结论
第5章 大陆边的资源和国际法
5.1 国家对大陆边拥有的权益
5.2 大陆边主张引起的国家责任
5.3 大陆边主张给国家带来的机遇
5.4 对主张大陆边国家的挑战
第二部分 方法论
第6章 大地测量技术
6.1 坐标系统和基准
6.2 国家和国际基准
6.3 大地定位
6.4 误差理论
6.5 观测网分析
6.6 距离测定
第7章 历史上的海上定位方法
7.1 天文观测
7.2 陆地电子定位方法
7.3 船位推算法(速度和方向的测量)
7.4 卫星定位系统介绍
7.5 平面基准
7.6 总结
第8章 卫星定位方法
8.1 第一代:美国海军多普勒导航卫星系统
8.2 第二代:NAVSTARGPS和GLONASS
8.3 GPS定位
8.4 GPS设备
8.5 GPS的未来
第9章 历史上的水深测量法
9.1 机械方法
9.2 单波束回声探测仪
9.4 总结
第10章 现代水深测量法
10.1 侧扫几何学
10.2 干涉测深法
10.3 差分相位法
10.4 多道窄波束法
10.5 优点比较
10.6 水平与垂直定位设备的影响
10.7 姿态的影响
15.5 沉积物厚度资料的来源
15.6 欧洲地学资料
15.7 世界数据中心系统
15.8 数据可视化
15.9 基于网络的资料
第三部分 建立划界案
第16章 初步评价
16.1 初步评价
16.2 情形A:无延伸型大陆架
16.3 情形B和C:延伸型大陆架
16.4 编辑可用资料
16.5 划定大陆坡脚
16.6 第七十六条公式的应用
16.7 最外界限
16.8 确定大陆架外部界限
16.9 新资料采集
第17章 大陆架界限的具体实现
17.1 情形A:无扩展型大陆架
17.2 情形B:大陆坡脚加60海里
17.3 情形C:基于坡脚和沉积物厚度的界限
17.4 最外界限
17.5 结论
第四部分 其他问题
第18章 洋脊问题
18.1 定义
18.2 历史背景
18.3 洋脊类型
18.4 第七十六条洋脊条款的适用
18.5 位于洋脊之上的岛屿
18.6 增生洋脊和第七十六条
18.6 结论
第19章 深海扇问题
19.1 科学和法律的交汇
20 划界问题
20.1 海上边界的划定
20.2 200海里以外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