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论
1.1 玻璃成分的内涵
1.1.1 玻璃成分的表示方式及其相互换算
1.1.2 玻璃成分的牌号与命名
1.2 形成玻璃的条件
1.2.1 玻璃结构的基本概念
1.2.2 元素和化合物形成玻璃的条件
1.2.3 玻璃形成范围
1.3 玻璃成分的分类
1.3.1 硅酸盐玻璃成分
1.3.2 硼酸盐玻璃成分
1.3.3 硼硅酸盐玻璃成分
1.3.4 铝酸盐玻璃成分
1.3.5 铝硅酸盐玻璃成分
1.3.6 铝硼硅酸盐玻璃成分
1.3.7 磷酸盐玻璃成分
1.3.8 硼磷酸盐玻璃成分
1.3.9 铝磷酸盐玻璃成分
1.3.10 钛酸盐玻璃成分
1.3.11 钛硅酸盐玻璃成分
1.3.12 碲酸盐玻璃成分
1.3.13 锗酸盐玻璃成分
1.3.14 钒酸盐玻璃成分
1.3.15 锑酸盐玻璃成分
1.3.16 砷酸盐玻璃成分
1.3.17 氧氮化合物玻璃成分
1.3.18 氟化物玻璃成分
1.3.19 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玻璃成分
1.3.20 硫族化合物玻璃成分
1.3.21 卤素硫族化合物玻璃成分
1.3.22 硝酸盐、硫酸盐和醋酸盐玻璃成分
1.4 玻璃成分的发展
1.4.1 玻璃成分的沿革
1.4.2 玻璃成分的发展方向
2 玻璃成分与性质的关系及其计算
2.1 玻璃成分与性质关系
2.1.1 结构的键合度与结构键的强度
2.1.2 阳离子的价数、半径和配位数
2.1.3 离子极化程度
2.1.4 离子的堆积与排列
2.1.5 亚稳分相和分相形貌
2.2 根据玻璃成分计算性质的方法
2.2.1 阿本(Аппен)法
2.2.2 干福熹法
2.2.3 捷姆金娜(Демкина)法
2.2.4 抛物线方程法
2.2.5 置量换算法 (取代法)
3 根据玻璃成分计算玻璃主要性质
3.1 玻璃密度的计算
3.2 玻璃热学性质的计算
3.2.1玻璃热膨胀系数的计算
3.2.2 玻璃热容的计算
3.2.3 玻璃热导率的计算
3.2.4 玻璃热稳定性的计算
3.3 玻璃光学性质的计算
3.3.1 玻璃光学常数的计算
3.3.2 玻璃吸收X射线和γ射线性质的计算
3.3.3 玻璃吸收中子性质的计算
3.4 玻璃机械性质的计算
3.4.1 玻璃强度的计算
3.4.2 玻璃脆性的计算
3.4.3 玻璃弹性模量、切变模量和泊松比的计算
3.4.4 玻璃硬度的计算
3.5 玻璃电学性质的计算
3.5.1 玻璃电阻率的计算
3.5.2 玻璃介电常数的计算
3.5.3 玻璃介质损耗的计算
3.5.4 玻璃TK100值的计算
3.6 玻璃化学稳定性的计算
3.7 玻璃熔体性质的计算
3.7.1 玻璃黏度的计算
3.7.2 玻璃表面张力的计算
3.7.3 玻璃熔化温度的计算
3.8 玻璃析晶性能的计算
3.9 用计算机进行玻璃性质的计算
4 玻璃成分的设计方法
4.1 玻璃成分设计原则
4.1.1 玻璃成分设计的重要性
4.1.2 玻璃成分设计的原则
4.2 玻璃成分的设计方法
4.2.1 玻璃成分的经验设计
4.2.2 玻璃成分的计算机模拟设计
4.2.3 玻璃成分的计算机优化设计
4.2.4 利用数据库进行玻璃成分设计
4.2.5 利用专家系统进行玻璃成分设计
5 玻璃成分的调整方法
5.1 玻璃成分调整的依据
5.1.1 提高玻璃的性质
5.1.2 改善玻璃的工艺性能
5.1.3 调整玻璃色泽,减少色差
5.1.4 降低成本的要求
5.1.5 符合绿色生产要求
5.2 玻璃成分调整方法
5.2.1 按玻璃性能变化进行成分调整
5.2.2 按玻璃成分中有关组分挥发量进行成分调整
5.2.3 按碎玻璃用量进行玻璃成分调整
5.2.4 按脱色要求进行玻璃成分调整
5.2.5 按耐火材料的侵蚀量进行玻璃成分调整
5.2.6 按氧化还原指数进行玻璃成分的调整
6 平板玻璃成分
7 瓶罐玻璃成分
8 器皿玻璃成分
9 仪器玻璃成分
10 眼镜玻璃成分
11 有色玻璃成分
12 乳浊玻璃成分
13 医药用玻璃成分
14 电真空玻璃和电子玻璃成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