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研究:空间计量分析/高校社科文库
作者:顾佳峰 (作者)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1
丛书:高校社科文库
页数:221
定价:38.50 元
ISBN-13:9787511206572
ISBN-10:7511206573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教育财政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教育资源非均衡化配置问题
三、教育资源的一般涵义
第二节 研究动机及目的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章节安排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架构
三、章节安排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一、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目标
二、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的衡量体系
第二节 公共财政支出研究
一、公共财政支出中的瓦格纳法则研究
二、公共财政支出的多层面研究
三、公共财政支出研究汇总
第三节 邻近性研究回顾
一、邻近性的基本分类
二、邻近性的研究文献
三、医学上的邻近性研究
第四节 收敛性研究回顾
一、收敛性基本概念
二、收敛性相关研究文献介绍
第五节 空间计量学方法介绍
一、空间自我相关分析(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二、空间自相关系数相关图(Variogram)
三、区域空间自相关(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四、空间散点图(Scatter Plot)
五、空间计量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教育资源配置发展及现状研究
第一节 中国教育财政体制变革回顾
一、中央统一财政与分级管理(1949-1980年)
二、地方负责与分级管理(1980~1993年)
三、教育财政的现行体制(1993年以后)
第二节 国家财政的教育投入增长分析
一、教育投入总量的增长
二、教育资源投入结构
第三节 中国教育资源配置地区性差异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理论
第一节 教育资源的内涵
一、狭义的教育资源
二、广义的教育资源
第二节 教育资源配置的特征
一、教育资源配置政府途径的特征
二、教育资源配置政府途径的局限性
第三节 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理论的建构
一、理论建构方法
二、基本理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资料整理与描述统计
第六章 中国教育资源配置的分布研究
第七章 中国教育资源配置的溢出效应分析
第八章 中国教育资源需求及其配置研究
第九章 中国教育资源配置的收敛效应研究
第十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图
顾佳峰,1975年出生在浙江省舟山市,1994年至2004年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读,并先后于1998年、2001年和2004年在光华管理学院获得企业管理学士学位、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管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6年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担任调查部主管职务,主要负责“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的调查执行工作,2008年曾先后到美国Uruversity of Miclugan和英国Univer-sity of Essex考察学习,目前是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研究员,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了20多篇论文,并出版专著《教育机构战略性服务研究》。
过去的研究都假设邻近地区在资源配置上相互独立,《高校社科文库·中国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研究:空间计量分析》首先对该假设发起了挑战。实证检验表明,在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邻近地区存在显著的依赖性。因此,传统研究得到的结论可能会存在系统性偏差。在此基础上,《高校社科文库·中国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研究:空间计量分析》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中国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进行研究,对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地区依赖性进行检验,发现了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四种聚集类型,分别是H-H、H-L、L-H和L-L聚集类型。由此,《高校社科文库·中国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研究:空间计量分析》建构了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理论,探讨了邻近效应、溢出效应、资源需求、收敛性、示范机制等问题,并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实证检验,深化了该领域的研究。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