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逻辑:跨国比较与制度设计
作者:汪波 著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
页数:296
定价:20.00 元
ISBN-13:9787303106257
ISBN-10:7303106251
去豆瓣看看 绪言
第一节 研究源起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论
第三节 理论框架与结构设计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编 法治政府的基本逻辑
第一章 “政治理性人”:本研究的人性假设
第一节 理性与经济人理性
第二节 政治理性人的基本逻辑
第三节 政治理性人作为本研究的基本人性假设
第二章 “初始制度体系”约束与中西方法治演进轨迹
第一节 “初始制度体系”与西方法治的历史演进轨迹
第二节 “初始制度体系”与中国古代专制官僚政治
第三节 新中国法治探索:得与失
第三章 新宪政论与现代法治精神
第一节 现代法治精神演进的轨迹
第二节 传统宪政观与新究政论之比较
第三节 中国现代法治精神:控权与效率的均衡
第四章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逻辑——重动力、两元路径、三元价值
第一节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逻辑
第二节 双重动力的实践分析
第三节 法治政府建设的两元路径
第四节 法治政府建设的三元价值导向
第五章 法治先行于民主:世界经验比较
第一节 法治与民主关系:民主嵌入法秩序结构
第二节 法治与民主关系的诸模式:世界经验比较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秩序先行子民主
第四节 中国政治发展的“两步走策略”
第二编 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的体系建构
第六章 行政过程法治化的六大支柱
第一节 立法层面:依法行政是依“良法”行政
第二节 执法层面:行政行为纳入实体与程序轨道
第三节 司法层面:司法审查摆脱行政意志干预
第四节 权力监督层面:充实与强化人大为核心的监督系统
第五节社会监督层面:法秩序结构中的新闻监督
第六节法治政府的指标体系初探
第七章 法治政府建设的突破口:程序先行
第一节 程序与法治的耦合与互动
第二节 程序的工具理性:为政治文明建没创设程序轨道
第三节 程序的价值理性:法治建设的价值目标
第四节 程序建设的体系
第八章 法秩序结构中的双元民主路径
第一节 秩序结构中的双元民主路侄
第二节 体制改良路径之实证分析
第三节 体制变革路径之实证分析
第九章 中国特色的权力制衡设计
第一节 行政、立法、司法关系的评估
第二节 中西方权力制衡的共性与差异性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权力平衡与制约
第十章 中央地方关系的法治化
第一节 计划经济与中央政府主导下中央——地方关系制度变迁
第二节 双轨制与地方政府推进下的中央——地方关系制度变迁
第三节 市场主导下中央——地方关系的法治化
研究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汪波,男,籍贯江苏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管理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兼任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为比较政府制度、地方政府治理。先后在《中国行政管理》、《人民大学学报》、《管理世界》、《浙江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多篇获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篇获奖。已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合著多部。专著《利益共容体、比较制度优势与制度变迁》获得全国首届管理科学优秀项目奖。独立主持“民政部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理论研究”课题,结项成果被民政部评审委员会评为“优秀奖”。参与国家与省部级课题5项。
在研究方法方面,已有研究较侧重于法治原则与理念探讨,该专著借鉴与汲取了已有规范研究成果,但更倾向于从实证的经验视角,来研究世界法治演进的经验与得失,挖掘中国法治建设的独特逻辑,并在中外历史实践中加以检验。例如,作者对世界范围内的各国法治变迁过程进行绩效比较,发现“法治先行于民主”的体制演进模式,在绩效上优于“民主先行于法治”的体制演进模式。
在汲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该书提出理论框架“初始
制度约束一政治理性人~法治制度变迁”的三元互动结构,这
一理论框架以“政治理性人”为人性假设,形成三个层次有机
联系与互动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框架尝试为法治研究提供了
现实意义层面的视角。通过中西比较,提出:尽管中西方政治
制度结构与理念相差甚大,但无论是西方政治制度演进史还是
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过程,皆显示着共性逻辑,制度与秩序形成
于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中的政治理性人,在公共生活中通过反复
博弈而形成的历史演进与进化过程。法治政府建设“时滞”长
短取决于公共选择中多方力量对比。不论政府体制还是法律制
度(政府体制的法律刚性表达),犹如市场交换中的价格信号,
是经济一社会结构中多元利益主体理性博弈的外在均衡浮标。
分析视角独特,观点颇具新意。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