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1.4 结构及可能创新
2.国内外反贫困理论发展及述评
2.1 贫困理论的思想渊源
2.2 动态视角:贫困一般理论
2.3 宏观视角:国家贫困理论
2.4 微观视角:个体贫困理论
2.5 国内学者关于贫困研究的进展
3.农村扶贫开发历程及其经验
3.1 农村扶贫开发的历程
3.2 农村扶贫开发的成效、经验及面临问题
4.农村贫困的因素、机理及路径依赖
4.1 农村贫困的因素
4.2 农村贫困机理:分工交易视角
4.3 农村贫困的路径依赖与路径锁定
5.农村公共投资、公共物品供给与贫困相关性分析
5.1 公共投资和公共物品供给概述
5.2 农村公共投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5.3 农村公共投资与公共物品供给相关性实证分析
5.4 农村公共投资与农村贫困相关性模型
6.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福利水平相关性分析
6.1 农村公共物品的概述
6.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性分析
6.3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消费水平相关性分析
6.4 农村公共物品与农民公共福利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6.5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形成及缺陷
7.公共物品视角:教育与消除农村贫困
7.1 农村公共教育的属性及功能
7.2 人力资本理论及分析框架
7.3 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贫困
7.4 微观视角: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7.5 宏观视角:人力资本对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8.农村扶贫开发的政府责任与组织效率
8.1 农村扶贫开发的政府责任
8.2 政府组织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8.3 农村扶贫开发的博弈问题分析
9.农村扶贫开发战略调整与制度创新
9.1 农村扶贫开发战略概述
9.2 农村开发战略的形成及运行机制
9.3 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绩效及效率损失
9.4 农村扶贫开发战略调整与制度创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