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热塑性高分子合成材料
第1章 绪论
1.1 合成树脂和塑料的定义
1.2 合成树脂和塑料的分类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
1.4 热塑性树脂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1.5 展望
第2章 聚乙烯
2.1 发展简史
2.2 低密度聚乙烯(LDPE)
2.2.1 反应机理
2.2.2 生产工艺
2.2.3 结构与性能
2.2.4 加工和应用
2.3 高密度聚乙烯(HDPE)
2.3.1 反应机理
2.3.2 生产工艺
2.3.3 结构与性能
2.3.4 加工和应用
2.4 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
2.4.1 反应机理
2.4.2 生产工艺
2.4.3 结构与性能
2.4.4 加工和应用
2.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
2.5.1 生产工艺
2.5.2 结构与性能
2.5.3 加工和应用
2.6 茂金属PE (Metallocene Polyethylene, mPE)
2.6.1 发展简介
2.6.2 结构与性能
2.6.3 加工和应用
2.7 双峰PE
2.7.1 双峰PE的制造方法
2.7.2 生产工艺
2.7.3 结构与性能
2.8 共聚PE树脂
2.8.1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2.8.2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
2.8.3 乙烯/丙烯酸甲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EMA)
2.8.4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或EAA)
2.8.5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或EVOH)
2.8.6 乙烯/氯乙烯共聚物(EVC)
2.8.7 离子型树脂(Surlyn)
2.9 PE改性
2.9.1 PE化学改性
2.9.2 PE共混改性
2.9.3 填充改性
参考文献
第3章 聚丙烯
3.1 发展简史
3.2 等规PP
3.2.1 反应机理
3.2.2 生产工艺
3.2.3 结构与性能
3.2.4 加工和应用
3.3 间规PP (sPP)
3.3.1 生产工艺
3.3.2 结构与性能
3.4 茂金属PP (mPP)
3.5 无规PP (APP)
3.5.1 生产工艺
3.5.2 结构与性能
3.6 共聚PP树脂
3.6.1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PERC)
3.6.2 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PEBC)
3.7 PP改性
3.7.1 化学改性
3.7.2 共混改性
3.7.3 填充改性
3.7.4 PP纳米复合材料
3.7.5 透明改性
参考文献
第4章 聚氯乙烯
4.1 发展简史
4.2 反应机理
4.3 生产工艺
4.3.1 悬浮聚合生产工艺
4.3.2 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4.3.3 微悬浮聚合法工艺
4.3.4 本体法生产工艺
4.3.5 其他聚合方法
4.4 结构和性能
4.4.1 化学结构
4.4.2 颗粒结构和形态
4.4.3 PVC树脂聚集态结构
4.4.4 性能
4.4.5 加工和应用
4.5 共聚PVC树脂
4.5.1 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VC/VAC)
4.5.2 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VC/VDC)
4.5.3 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VC/AC)
4.5.4 氯乙烯/烯烃共聚物
4.6 PVC共混改性
4.6.1 增韧改性
4.6.2 耐热改性
4.6.3 加工改性
4.7 PVC其他改性
4.7.1 PVC交联
4.7.2 氯化PVC (CPVC)
4.7.3 PVC填充
4.8 PVC热塑性弹性体
4.8.1 HP/PVC
4.8.2 离子交联型TPVC
4.8.3 共混型TPVC
4.8.4 TPVC加工和应用
4.9 PVC纳米复合材料(NC)
4.9.1 PVC/无机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4.9.2 PVC/黏土纳米复合材料
参考文献
第5章 苯乙烯类
5.1 发展简史
5.2 通用聚苯乙烯(GPPS)
5.2.1 反应机理
5.2.2 生产工艺
5.2.3 结构与性能
5.2.4 加工和应用
5.3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
5.3.1 生产原理和工艺
5.3.2 结构与性能
5.3.3 加工和应用
5.4 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
5.4.1 生产工艺
5.4.2 结构与性能
5.4.3 加工和应用
5.5 间规聚苯乙烯(sPS)
5.5.1 生产工艺
5.5.2 结构与性能
5.5.3 加工和应用
5.6 共聚PS树脂
5.6.1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或SAN)
5.6.2 丙烯酸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AS)
5.6.3 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烃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共聚物(AES)
5.6.4 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ACS)
5.6.5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
5.6.6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
5.6.7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
5.6.8 苯乙烯/马来酰亚胺共聚物(SMI)
5.6.9 K树脂
5.7 PS树脂共混改性
5.7.1 PS与PPO共混
5.7.2 PS与PO (PE、PP)
5.7.3 其他共混改性
参考文献
第6章 ABS树脂
6.1 发展简史
6.2 反应机理
6.3 生产工艺
6.3.1 ABS生产工艺分类
6.3.2 乳液接枝-掺混生产工艺
6.3.3 连续本体法
6.3.4 其他ABS树脂生产工艺
6.4 结构与性能
6.4.1 结构
6.4.2 增韧机理
6.4.3 性能
6.4.4 加工和应用
6.5 ABS改性
6.5.1 化学改性
6.5.2 共混改性
6.5.3 ABS填充改性
参考文献
第7章 聚酰胺
7.1 聚酰胺6
7.1.1 发展简史
7.1.2 反应机理
7.1.3 生产工艺
7.2 聚酰胺66
7.2.1 发展简史
7.2.2 PA66聚合反应机理
7.2.3 PA66生产工艺
7.3 结构与性能
7.3.1 结构
7.3.2 性能
7.4 加工和应用
7.4.1 加工
7.4.2 应用
7.5 改性
7.5.1 共聚改性
7.5.2 共混改性
7.5.3 增强改性
7.5.4 填充改性
7.5.5 阻燃改性
7.5.6 分子复合
7.5.7 PA纳米复合材料
7.6 其他聚酰胺
7.6.1 聚酰胺1010
7.6.2 聚酰胺11
7.6.3 聚酰胺12
7.6.4 聚酰胺46
7.6.5 聚酰胺610、聚酰胺612
7.6.6 透明聚酰胺
7.6.7 单体浇铸聚酰胺6
参考文献
第8章 聚碳酸酯
8.1 发展简史
8.2 反应原理
8.2.1 光气界面缩聚法
8.2.2 熔融酯交换法
8.2.3 非光气酯交换法
8.3 生产工艺
8.3.1 溶液光气工艺
8.3.2 熔融酯交换法工艺
8.3.3 界面缩聚光气工艺
8.3.4 非光气酯交换法工艺
8.3.5 其他非光气酯交换法工艺
8.4 结构和性能
8.4.1 PC结构
8.4.2 性能
8.5 加工和应用
8.5.1 加工
8.5.2 应用
8.6 PC树脂改性
8.6.1 共聚改性
8.6.2 共混改性
参考文献
第9章 热塑性聚酯
9.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9.1.1 发展简史
9.1.2 反应机理
9.1.3 生产工艺
9.1.4 结构和性能
9.1.5 加工和应用
9.1.6 PET改性
9.2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9.2.1 发展简史
9.2.2 反应机理
9.2.3 生产工艺
9.2.4 结构和性能
9.2.5 加工和应用
9.2.6 改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