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言
1.1 陶瓷的定义和历史
1.2 传统陶瓷
1.2.1 传统陶瓷的原料和组成
1.2.2 传统陶瓷的制造方法
1.3 新的“石器时代”
1.4 精细陶瓷的定义及其与传统陶瓷的区别
1.5 精细陶瓷的分类
第2章 精细陶瓷制备技术
2.1 原料制备技术
2.1.1 从液相制备微粉的方法
2.1.2 从气相制备微粉的方法
2.2 成型技术
2.2.1 干压法
2.2.2 等静压成型
2.2.3 浇注成型
2.2.4 薄片成型
2.2.5 挤压成型
2.2.6 注射成型
2.3 烧结技术
2.3.1 热压烧结法(包括热等静压法)
2.3.2 反应烧结法
第3章 结构陶瓷
3.1 引言
3.2 陶瓷的力学性能
3.2.1 弹性模量
3.2.2 强度和断裂
3.2.3 硬度
3.2.4 高温蠕变
3.2.5 疲劳
3.3 陶瓷的热学性能
3.3.1 热容量
3.3.2 热导率
3.3.3 热膨胀系数
3.3.4 耐热冲击性(抗热震性)
3.4 陶瓷的增强和增韧
3.4.1 细晶强化增韧
3.4.2 晶界增强增韧
3.4.3 相变增强增韧
3.4.4 复合增强增韧
3.5 典型的结构陶瓷
3.5.1 氧化物陶瓷
3.5.2 非氧化物陶瓷
第4章 导电陶瓷
4.1 陶瓷的导电机理
4.1.1 陶瓷的电子电导
4.1.2 陶瓷的离子电导
4.2 发热元件和电极
4.2.1 碳化硅
4.2.2 二硅化钼
4.2.3 铬酸镧
4.2.4 二氧化锡
4.3 欧姆电阻
4.3.1 薄膜法
4.3.2 厚膜法
4.4 压敏电阻
4.4.1 氧化锌压敏电阻
4.4.2 钛酸钡压敏电阻
4.5 热敏电阻
4.5.1 PTC 热敏陶瓷
4.5.2 NTC 热敏陶瓷
4.6 固体电解质(快离子导体)
4.6.1 导电机理
4.6.2 立方稳定ZrO2
4.6.3 β-Al2O3
4.7 气敏陶瓷
4.7.1 陶瓷的气敏原理概述
4.7.2 气敏陶瓷的主要特性
4.7.3 气敏元件的结构
4.8 湿敏陶瓷
第5章 超导体陶瓷
5.1 历史发展
5.2 超导材料的基本性质
5.2.1 零电阻现象
5.2.2 临界电流和临界磁场
5.2.3 迈斯纳尔效应
5.2.4 I类、II类超导体
5.2.5 约瑟夫逊效应
5.3 超导陶瓷的基本体系及超导晶相
5.3.1 Y-Ba-Cu-O系统
5.3.2 Bi-Sr-Ca-Cu-O系统
5.3.3 Tl-Ba-Ca-Cu-O系统
5.4 超导陶瓷的制备
5.4.1 超导陶瓷的制备技术
5.4.2 影响氧化物超导陶瓷临界电流密度的因素
5.4.3 气氛对超导陶瓷制备的影响
5.5 超导陶瓷的应用
5.5.1 强电应用
5.5.2 弱电应用
第6章 介电陶瓷
……
第7章 磁性陶瓷
第8章 压电陶瓷
第9章 生物医学陶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