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馆:论语通译(青少年版)
作者:(春秋)孔丘 著
张语 译
李路 校
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5
丛书: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
页数:216
定价:16.00 元
ISBN-13:9787532277575
ISBN-10:7532277577
去豆瓣看看 学而篇 第一
为政篇 第二
八佾篇 第三
里仁篇 第四
公冶长篇 第五
雍也篇 第六
述而篇 第七
泰伯篇 第八
子罕篇 第九
乡党篇 第十
先进篇 第十一
颜渊篇 第十二
子路篇 第十三
宪问篇 第十四
卫灵公篇 第十五
季氏篇 第十六
阳货篇 第十七
微子篇 第十八
子张篇 第十九
尧曰篇 第二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殷王室的后裔。孔子出生后不久,家道开始衰落。因此,他也曾做过专门为贵族人家主持婚丧祭祀等活动的“儒”(这是从古代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一种职业),还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管理放牧)之类的小吏。故孔子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卑事。”虽然出身微贱,孔子却有极为远大的政治抱负。孔子的出生地鲁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誉,这对孔子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以恢复周初的“德政”为自己的理想,并很早便以博学知礼而闻名遐迩。但在当时的宗法制社会里,受出身的局限,孔子想从政是困难的,他必须说服统治者接受他的政治主张,才可能参与到国家政治中去。而当时的鲁国,政治大权旁落在以季氏为首的卿大夫手里,他们当然不会接受孔子那种强调君君臣臣、尊卑有序的政治主张。
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开鲁国,来到齐国,也没有得到重用,不得已只好又回到鲁国,“退而修诗书礼乐”,进行文化整理与传播活动。孔子自三十岁时就开始授徒讲学,颜回、子贡、子路等就是他的早期弟子。由齐归鲁后,从远方上门求学者益众,孔子弟子几乎遍及各个诸侯国。由此,形成了一个以孔子为首的、有明确政治主张的、人数众多的学派——儒家学派。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论语通译(青少年版)》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仁学、“礼”“德”治国的儒家思想、中庸、“学而知之”的认识论。孔子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他把人与社会、国家、宗族等关系,归结为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乡党等等,提出一系列道德规范,作为处理相应伦常关系的道德准则,同时也作为提高个人道德品质、道德风尚的准绳和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孔子伦理学说中起统帅作用的规范是“仁”,“仁”的伦理学意义是“爱人”。“爱人”是爱一切,“爱人”的道德意识着眼于人的共性,而不是个别等级的人。孔子“仁者爱人”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价值,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积极成分。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