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研究
作者:汪同三 主编
出版: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11
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研究丛书
页数:384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509603505
ISBN-10:7509603501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投资体制的功能问题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概念的来源与变迁
第二节 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问题
第三节 投资管理体制
第二章 投资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新中国的计划经济
第二节 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内容与特征
第四节 基本建设的部门管理
第五节 基本建设的项目管理
第六节 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
第三章 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
第一节 投资主体改革的目标
第二节 融资渠道改革的目标
第三节 投资管理改革的目标
第四章 投资体制改革的历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国投资历史数据分析
第三节 起步阶段:1978~1984年
第四节 探索阶段:1984~1992年
第五节 入轨阶段:1992~2002年
第六节 深化阶段:2002年至今
第五章 投资的宏观管理改革实践
第一节 投资主体改革
第二节 政府投资改革
第三节 投资立法实践
第四节 配套体制改革
第六章 投融资方式改革实践
第一节 投融资方式的类型与结构
第二节 “拨改贷”的推行与银行信贷的发展
第三节 债券发行与债券市场发展
第四节 股权融资与股票市场发展
第五节 外资利用与外资企业发展
第六节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探索与进展
第七章 投资项目管理的改革
第一节 投资项目管理的改革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引入与发展
第三节 项目管理的科学化
第四节 建设项目的社会服务体系
第八章 投资体制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投资主体的国际比较
第二节 筹资结构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 投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国际比较
第四节 外国投资体制的经验
第九章 投资体制改革的评价与思考
第一节 投资体制改革的经验
第二节 投资体制改革的教训
第三节 投资体制改革前景分析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汪同三,1948年生于江苏南京。1969年以前在北京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文化革命”期间在农村插队近6年。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进入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1982年获数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于1984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5年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外投资部工作半年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从事经济研究工作。1987年再次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0年成为我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数量经济学博士。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期间,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再次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先后任该所经济模型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并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推出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分为九章,以投资体制的概念与功能为切入点,从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目标,投资的宏观管理,投融资渠道,项目管理方式以及中外投资体制比较等诸多方面,全面回顾了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历程,勾画了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完整图景,并提出了对30年来投资体制改革的中肯评价及其发展前景的思考与分析。全书最后部分还专设有“中国投资体制改革大事记”,方便广大读者了解、认识30年投资体制改革的全貌和做出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