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辱与恢复:《呐喊》与《野草》
作者:(日)丸尾常喜  著,秦弓,孙丽华  编译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1
丛书:文学史研究丛书
页数:439
定价:32.00 元
ISBN-13:9787301159989
ISBN-10:7301159986 
去豆瓣看看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第一部分 从耻辱感启程
  一 从“耻辱”(“羞耻”)启程的契机
  ——作为民族自我批评的鲁迅文学之一
  二 “耻辱”的形象
  ——作为民族自我批评的鲁迅文学之二
  三 从“呐喊”到“彷徨”
  ——作为民族自我批评的鲁迅文学之三
  第二部分 《野草》研究
  《(野草)研究》序
  一 《野草》与其背景
  (一)彷徨
  (二)“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
  (三)苦闷的象征
  二 《野草》注解
  凡例
  (一)秋夜
  (二)影的告别
  (三)求乞者
  (四)我的失恋
  ——拟古的新打油诗
  (五)复仇
  (六)复仇(其二)
  (七)希望
  (八)雪
  (九)风筝
  (十)好的故事
  (十一)过客
  (十二)死火
  (十三)狗的驳诘
  (十四)失掉的好地狱
  (十五)墓碣文
  (十六)颓败线的颤动
  (十七)立论
  (十八)死后
  (十九)这样的战士
  (二十)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二十一)腊叶
  (二十二)淡淡的血痕中
  ——记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
  (二十三)一觉
  (二十四)题辞
  《(野草)研究》跋
  1924-l927年鲁迅作品一览
  《(野草)研究》中文要旨
  《野草》相关日本语文献目录
  (一)翻译
  (二)论文及其他
  其他参考文献
  (一)日语文献(以作者姓名日文五十音图为序)
  (二)中文文献
  第三部分 恢复的希望
  一 鲁迅:关于“人”与“鬼”
  二 关于《药》的读解
  ——乌鸦象征什么
  三 《阿Q正传》再考
  ——关于“类型”
  编译后记
  丸尾常喜(1937年3月-2008年5月),生于日本熊本县人吉市,文学博士。196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曾在大阪市立大学师从增田涉教授攻读中国文学专业硕士课程。历任北海道大学副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与文学部教授、大东文化大学教授、日本中国学会理事长、东洋文库研究员,主要著作有《鲁迅——为了花而甘当腐草》、《鲁迅:“人”与“鬼”的纠葛》、《鲁迅(野草)研究》等,译著有《鲁迅全集》第2卷《彷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本书所收内容,一部分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表的系列论文,第二部分为1997年出版的《(野草)研究》,第三部分为近年的学术报告。在翻译中,我对丸尾先生的研究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的方法或许可以称之为“历史还原法”,就是把鲁迅放回到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放回到鲁迅自身的精神发展脉络与作品生态群落中去。正是顺着这一思路,我加深了对鲁迅的理解,在方法论上亦有收获。我想,丸尾先生之所以一再自谦,也是因为他的学术方法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日本鲁迅研究学术传统的发扬光大,其中融会了增田涉对研究对象及其历史背景的深人体察,竹内好的思想史视角和以鲁迅自身作品来解释鲁迅的方法,丸山昇严谨的实证,伊藤虎丸绵密的思辨,木山英雄富于穿透力的哲学与诗性的交织……当然,丸尾先生在汲取传统的同时有着个人聪慧的感悟与灵性的发挥,至于扎扎实实的文本细读与历史追溯自不待言。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