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学大全集

导读 《老子字经》
《老子字经》说明
《老子三字经》
《老子四字经》
上篇有关《老子》的文本阐述(上)
道经
第一讲 体道论:玄同无有,众妙之门
01.常道与非常道
02.常名与非常名
03.无名与有名
04.常无与常有
05.有无而玄同
第二讲 无为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01.善恶同体,有无相生
02.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03.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第三讲 无中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01.冲用不盈,和光同尘
02.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第四讲 无私论:无身而身存,无私而大私
01.谷神不死,天长地久
02.以其不自生,故能成其私
第五讲 无取论:上善若水,功遂身退
01.上善若水,利而不争
02.功遂身退,天之道哉
第六讲 无我论:身心合一,超越自我
专气致柔,明白四达
第七讲 无用论:有无相生,有利无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八讲 无身论:宠辱不惊,大成无身
01.淡定无欲,无境不乐
02.宠辱不惊,抱朴无身
第九讲 无定论:无中窥有,玄中取实
其上不嗷,其下不昧
第十讲 归根论:不盈不满,归根复命
01.微妙玄通,深不可测
02.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第十一讲 诚信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01.无为无事,不知而治
02.绝圣弃智,见素抱朴
03.善恶微殊,察察闷闷
第十二讲 虚谦论:飘风不终朝,诚全而归之
01.孔德之容,其名不去
02.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03.希言自然,安静如道
04.立者不企,行者不跨
第十三 讲人本论:尊天地而和鬼神,守卑弱而反本根
01.有物混成,道法自然
02.重为轻根,轻则失根
03.无弃人,无弃物
04.知其雄,守其雌
第十四讲 善悲论:不为不执,大悲大善
01.不妄为,不乱执
02.不以兵,不恃强
03.有道者不处,以哀悲莅之
第十五讲 顺道论:知止不殆,死而不妄
01.常道无名,知止不殆
02.不失其所,死而不妄
第十六讲 大用论:不自为大,能成其大
01.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02.执大象,往而不害
03.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
04.万物将自化,天下必自定
上篇 有关《老子》的文本阐述(下)
德经
第十七讲 用德论:失道而失德,修信而修义
0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02.神灵谷盈,物生王正
第十八讲 反本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01.有生于无,无中生有
02.勤而行之,善贷且成
第十九讲 和合论:负阴而抱阳,无有入无间
01.三生万物,道法自然
02.至柔克至坚,无有入无间
第二十讲 清静论:清静无为,知止不殆
0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02.躁胜寒,静胜热
第二十一讲 常足论: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0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02.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第二十二讲 益损论:为学为道,以百姓心为心
01.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0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二十三讲 生死论:道生德畜,物形势成
01.出生入死,以其无死
02.道生之,德畜之
03.天下有始,复归其明,
第二十四讲 为政论:善建而善抱,无信无不信
01.唯施是畏,无为而治
02.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03.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04.知者不言,希言自然
第二十五讲 无事论:自化而自正,自富而自朴
01.无为无事,玄同抱一
0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第二十六讲 积德论:深根固蒂,长生久视
01.治人事天,莫若啬
02.治大国,以道莅天下
03.静而不求,物自归之
第二十七讲 贵道论:穷物理,尽人性
给善良人以满足,给不善人以庇护
第二十八讲 难易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01.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0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第二十九讲 淳朴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01.将以愚之,乃至大顺
02.以言下之,以身后之
第三十讲 三宝论: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第三十一讲 适度论:用人之力,配天之极
01.善为而大有作为,善用而无所不用
02.为客不为主,退尺不进寸
第三十二讲 不病论:有知为无知,大知为小知
01.易知而无人知,易行而无处行
02.知不知为大知,不知知为无知
第三十三讲 不敢论: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01.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0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03.不以死相惧,不越俎代庖
04.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十四讲 均衡论: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01.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02.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第三十五讲 守弱论:弱能胜强,常与善人
01.受国不祥,正言若反
02.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三十六讲 不争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01.小国寡民,安居乐俗
02.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中篇 有关《老子》的理论阐述
第一讲 老子与《老子》
01.老子还是姓李好
02.老子在人们心中
03.汗牛充栋的《老子》
04.仁者见仁的《老子》
第二讲 宇宙生成论
01.“宇宙生成论”的来龙去脉
02.“宇宙生成论”的现代叙述
03.“宇宙坐标”与“维度空间”
04.“八卦”的“数”、“理”、“象”
05.逻辑思维的特殊魅力
06.“相对时空”与“绝对时空”
第三讲 哲学本体论
01.“大道”之本:“以无为本”
02.“大道”之为:“无为而无不为”
03.否定思维:正言若反
04.“心灵体悟”:返朴归真
05.“超越现实”:宁静虚已
06.否定思维的作用:否定之否定
第四讲 道力论
01.难以言表的“道”
02.含糊混沌的“道”
03.寻根问底找“大道”
04.“大统一场”里说“大道”
05.“道力论”功德无量
第五讲 老子的价值取向
01.“得道”——道生之,德蓄之
02.“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03.“两为”——为学,为道
04.“三知”——知常,知止,知足
第六讲 老子的思维模式
01.由此及彼思维模式
02.反正相成思维模式
下篇 有关《老子》的深度阅读
第一部分 《老子字典》
《老子字典》说明
《老子字典》正文
第二部分 《清静经》
《清静经》说明
《清静经》正文
后记
《老子字经》说明
《老子三字经》
《老子四字经》
上篇有关《老子》的文本阐述(上)
道经
第一讲 体道论:玄同无有,众妙之门
01.常道与非常道
02.常名与非常名
03.无名与有名
04.常无与常有
05.有无而玄同
第二讲 无为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01.善恶同体,有无相生
02.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03.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第三讲 无中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01.冲用不盈,和光同尘
02.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第四讲 无私论:无身而身存,无私而大私
01.谷神不死,天长地久
02.以其不自生,故能成其私
第五讲 无取论:上善若水,功遂身退
01.上善若水,利而不争
02.功遂身退,天之道哉
第六讲 无我论:身心合一,超越自我
专气致柔,明白四达
第七讲 无用论:有无相生,有利无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八讲 无身论:宠辱不惊,大成无身
01.淡定无欲,无境不乐
02.宠辱不惊,抱朴无身
第九讲 无定论:无中窥有,玄中取实
其上不嗷,其下不昧
第十讲 归根论:不盈不满,归根复命
01.微妙玄通,深不可测
02.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第十一讲 诚信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01.无为无事,不知而治
02.绝圣弃智,见素抱朴
03.善恶微殊,察察闷闷
第十二讲 虚谦论:飘风不终朝,诚全而归之
01.孔德之容,其名不去
02.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03.希言自然,安静如道
04.立者不企,行者不跨
第十三 讲人本论:尊天地而和鬼神,守卑弱而反本根
01.有物混成,道法自然
02.重为轻根,轻则失根
03.无弃人,无弃物
04.知其雄,守其雌
第十四讲 善悲论:不为不执,大悲大善
01.不妄为,不乱执
02.不以兵,不恃强
03.有道者不处,以哀悲莅之
第十五讲 顺道论:知止不殆,死而不妄
01.常道无名,知止不殆
02.不失其所,死而不妄
第十六讲 大用论:不自为大,能成其大
01.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02.执大象,往而不害
03.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
04.万物将自化,天下必自定
上篇 有关《老子》的文本阐述(下)
德经
第十七讲 用德论:失道而失德,修信而修义
0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02.神灵谷盈,物生王正
第十八讲 反本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01.有生于无,无中生有
02.勤而行之,善贷且成
第十九讲 和合论:负阴而抱阳,无有入无间
01.三生万物,道法自然
02.至柔克至坚,无有入无间
第二十讲 清静论:清静无为,知止不殆
0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02.躁胜寒,静胜热
第二十一讲 常足论: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0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02.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第二十二讲 益损论:为学为道,以百姓心为心
01.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0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二十三讲 生死论:道生德畜,物形势成
01.出生入死,以其无死
02.道生之,德畜之
03.天下有始,复归其明,
第二十四讲 为政论:善建而善抱,无信无不信
01.唯施是畏,无为而治
02.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03.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04.知者不言,希言自然
第二十五讲 无事论:自化而自正,自富而自朴
01.无为无事,玄同抱一
0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第二十六讲 积德论:深根固蒂,长生久视
01.治人事天,莫若啬
02.治大国,以道莅天下
03.静而不求,物自归之
第二十七讲 贵道论:穷物理,尽人性
给善良人以满足,给不善人以庇护
第二十八讲 难易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01.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0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第二十九讲 淳朴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01.将以愚之,乃至大顺
02.以言下之,以身后之
第三十讲 三宝论: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第三十一讲 适度论:用人之力,配天之极
01.善为而大有作为,善用而无所不用
02.为客不为主,退尺不进寸
第三十二讲 不病论:有知为无知,大知为小知
01.易知而无人知,易行而无处行
02.知不知为大知,不知知为无知
第三十三讲 不敢论: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01.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0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03.不以死相惧,不越俎代庖
04.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十四讲 均衡论: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01.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02.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第三十五讲 守弱论:弱能胜强,常与善人
01.受国不祥,正言若反
02.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三十六讲 不争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01.小国寡民,安居乐俗
02.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中篇 有关《老子》的理论阐述
第一讲 老子与《老子》
01.老子还是姓李好
02.老子在人们心中
03.汗牛充栋的《老子》
04.仁者见仁的《老子》
第二讲 宇宙生成论
01.“宇宙生成论”的来龙去脉
02.“宇宙生成论”的现代叙述
03.“宇宙坐标”与“维度空间”
04.“八卦”的“数”、“理”、“象”
05.逻辑思维的特殊魅力
06.“相对时空”与“绝对时空”
第三讲 哲学本体论
01.“大道”之本:“以无为本”
02.“大道”之为:“无为而无不为”
03.否定思维:正言若反
04.“心灵体悟”:返朴归真
05.“超越现实”:宁静虚已
06.否定思维的作用:否定之否定
第四讲 道力论
01.难以言表的“道”
02.含糊混沌的“道”
03.寻根问底找“大道”
04.“大统一场”里说“大道”
05.“道力论”功德无量
第五讲 老子的价值取向
01.“得道”——道生之,德蓄之
02.“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03.“两为”——为学,为道
04.“三知”——知常,知止,知足
第六讲 老子的思维模式
01.由此及彼思维模式
02.反正相成思维模式
下篇 有关《老子》的深度阅读
第一部分 《老子字典》
《老子字典》说明
《老子字典》正文
第二部分 《清静经》
《清静经》说明
《清静经》正文
后记
杨郁,1956年生,贵州金沙人,1977年考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对《易经》《老子》《鬼谷子》《战国策》《论语》等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出版有《易经今读》《老子新学精华本》《老子新学大全集》等专著。
《老子》神妙之处在于其“思维之术”(正言若反,反正相成;对立统一,周而复始),神奇之处在于其“修身之法”(收视反听,缓吸慢呼;归根反本,天人合一),神圣之处在于其“治国之道”(顺应自然,以柔克刚;道体德用,无为而治),能够把这三者融为一体的,除了《易经》,《老子》独占鳌头!作者杨郁、黎荔希望《老子新学大全集》给读者以“拓展思维、修身养性、治国安民”之帮助,让本书真正成为“思维之术”、“修身之法”、“治国之道”——这是阅读和研究老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开拓思路为中心,以修身养性、治国安民为基本点。
比价列表
商家 | 评价 (0) | 折扣 | 价格 |
![]() | 暂无 | 中图缺货N个月 | ![]() 564天前更新 |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