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商学兴起研究
作者:杨艳萍 著
出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4
定价:29.00 元
ISBN-13:9787514112801
ISBN-10:7514112804
去豆瓣看看 导论 近代中国“商学”研究刍议
0.1 商学:近代中国一门不容忽视的新兴学科
0.2 “商学”的界定与相关研究成果的简单回顾
0.3 本书的研究路径与关注的问题
第1章 西方商业观念与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1.1 传统中国的商业观念与经商知识
1.2 传教士对西方商业观念和知识的早期传播
1.3 驻外使节和买办对于西方商业思想、知识的接纳与实践
1.3.1 普遍呼吁重视商业,由“商战”而疾呼讲求“商政”
1.3.2 郑观应率先提出具有双重内涵的“商学”概念
1.3.3 接纳和实践西方商业思想,经办最早的一批新式工商企业
第2章 “商战”、“学战”思潮与清末“商学”知识的系统传人
2.1 “商战”、“学战”思潮的奔涌与“商学”概念的流行
2.2 清末国外“商学”论著的输入及其所传播的系统商学知识
2.2.1 清末国外“商学”输入的历史概况
2.2.2 清末“商学”译著、编著所传播的系统商学知识
2.3 清末“商学”的社会化认同及其时代特征
2.3.1 “新学”目录书中之“商学”位置
2.3.2 制度化保障:商学教育体制的初兴
2.3.3 “高学”与“理财学”、“富国学”由混同到分野的演变
第3章 “商学共同体”的形成与运行:以“商学”杂志与“研究社团为中心”
3.1 “商学共同体”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构成
3.2 商业报刊的出现和商学专业期刊的建设
3.2.1 戊戌时期的开启商智与《工商学报》
3.2.2 新政前后“商务报”的成批出现
3.2.3 民国初年商学专业期刊的建设:以《商学杂志》为例
3.3 专业“商学”社团的诞生、发展及其活动
3.3.1 清末“工商学会”和各类商学会的诞生
3.3.2 商界人士主持的“商学公会”
3.3.3 民国时期专业“商学”社团的发展及活动
3.4 专门化商学学者的出现及其素质:总体认知与个别透视
3.4.1 清末民初专门化商学学者的出现
3.4.2 专门化商学学者的素质及职业取向
第4章 近代中国“商学”学校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4.1 京师大学堂“商科”的建立及其演变
4.1.1 戊戌至新政时期京师大学堂筹建章程中的“商务科”
4.1.2 京师大学堂“商科”正式开办之前的“理财”、“商政”教育
4.1.3 京师大学堂“商科”的正式开办
4.1.4 从北京大学“商科”到法科“商业学门”
4.2 清末“新政”时期各类商业学校的建立
4.2.1 商业教育在清末新学制中的位置
4.2.2 各级各类商业学校的初步建立
4.2.3 清末兴办的各类商业学校的特点及影响
4.3 民国时期的商学系、经贸系和上海商科大学
4.3.1 民国初年商业专门学校的建立及其课程规定
4.3.2 20世纪20~30年代的商学院系和“商学”专门化的发展
4.3.3 民国商学研究的最高学府——上海商科大学
第5章 清末民国时期“商学”知识体系的历史构建
5.1 “商学”概念的演变与学科知识体系的早期探索
5.1.1 “商学”学科概念的内涵及其定义演变
5.1.2 清末构建商学知识体系的可贵尝试:张相文的《商学》
5.2 民国时期的商学教科书和研究著作对商学学科的贡献
5.2.1 民国时期走向体系化的专业“商学”教科书
5.2.2 20世纪20~30年代“商业学”著作的涌现与成绩
5.2.3 民国时期商学其他各分支学科的深入发展
……
杨艳萍,1979年生,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工商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史
《近代中国商学兴起研究》从学科史的角度,对近代中国商学的兴起和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全书采用思想史、学术史和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在搜集整理清末民国时期的相关档案、商务类报刊和商学类译著、教科书等史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商学学科从引进、传播到自觉构建知识体系的发展脉络,系统揭示了这一时期该学科在中国兴起和确立的历史面貌,包括近代商学的历史内涵、学科体系构建和走向社会化等,进而分析了其对近现代中国学术转型等问题的意叉,希望借此为当下商学学科的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