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 政治
章 哲学
节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节 物质和意识
第三节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四节 认识和实践
第五节 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
第六节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节 物质资料生产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
第三节 社会生产关系
第四节 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
第五节 经济规律
第六节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第三章 思想
节 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节 思想的活的灵魂
第六节 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
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六节 社会主义改革
第七节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第五章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依法治国
第六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指导思想
第七章 “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
节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实践及其历史意义
第八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九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第十章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
第四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五节 党的十七大
第六节 物权法
第七节 200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第八节 大部制改革
第二部分 经济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节 经济体制
第二节 市场经济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二章 微观经济
节 市场主体
第二节 市场机制
第三节 收入分配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
节 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 财政与税收
第三节 货币与银行
第三部分 法律
第十四章 法学基础理论
节 法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节 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五章 宪法
节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
第十六章 部门法
节 行政法
第二节 刑法
第三节 民法
第四节 诉讼法
第四部分 公共行政与领导科学
第十七章 公共行政
节 公共行政的内涵
第二节 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三节 行政组织
第四节 公共财政
第五节 行政绩效
第十八章 领导科学
节 领导活动和领导理论
第二节 领导的本质
第三节 领导者和领导群体
第四节 领导体制
第五节 领导决策
第六节 领导用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