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跨越世纪的起航——从判断标准的变化看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伟大历程
第1阶段(1978—1992) 思想大解放与历史大转折
引言:思想的解放永远是发展的先导
一 从权到利,“放”字当头
(一)农业改革:“包”字开头,政社分离
(二)民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国有企业改革从扩权让利到全面承包
(四)财政金融改革中市场意识的注入
(五)坚定不移搞对外开放
二 拨乱反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拉开政治体制改革的帷幕
(二)正确定位中国国情,确立党的基本路线
(三)党政分开与权力下放的积极探索
(四)浓墨重彩勾勒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蓝图
(五)从“战争到革命”到“和平与发展”
三 文化复苏与科学理性的恢复
(一)文化大复苏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二)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论争
(三)80年代初期的思想文化浪漫风采
(四)科学理性的恢复与弘扬
四 社会建设:“以经济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一)社会实践结构巨变时代的新任务
(二)发展经济是改革前期社会建设的第一要务
(三)放活农民,就放活了中国
(四)劳动就业:从“三结合”到“劳动合同制”
(五)“第一生产力”与教育大发展
(六)“先富起来”与消除贫困
第2阶段(1992—2002) 南方谈话与历史新巨变
引言:思想新突破与发展新机遇
一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的选择
(二)民营经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三)国企改革,任重道远
(四)以制度创新为主线,改革财政金融体制
(五)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 承上启下,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初级阶段理论的新发展
(二)依法治国:开启新的治国理念
(三)改革发展稳定,三者要协调,一个不能少
(四)政府瘦身,小政府大社会初显端倪
(五)入世的呼唤,政府职能转变小步快走
(六)韬光养晦,要对话不要对抗的外交战略
三 文化冲突与文化重构
(一)“全盘西化”论的挽歌与传统文化的命运
(二)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科学理性的弘扬
(三)90年代中国文化的多种形态
(四)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
(五)主流文化的变迁与拯救
(六)文化认同的困境:文化热与反“西化”思潮
四 社会建设:市场化趋势下的新突破
(一)社会建设的新特点
(二)劳动就业:有破有立建设新机制
(三)迎战贫困:扶贫攻坚与最低保障
(四)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福利再造
(五)教育改革:奔跑在产业化的道路上
第3阶段(2002—2008) 新的世纪 新的篇章
引言:发展新思路,中华新篇章
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一)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继续深化国企改革
(三)构建更开放、更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四)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流潮中大步前
二 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理论丰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休系的新发展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预防腐败的新设计
(四)和谐社会新理论,社会发展新布局
(五)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
(六)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文化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四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建设
在新的起点上回快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