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政法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中国法制史
作者:张晋藩 主编
出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8
页数:416
版本:3
定价:31.00 元
ISBN-13:9787562016953
ISBN-10:756201695X
去豆瓣看看 绪论
第一章 夏商周
第一节 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及其中西比较
第二节 明德慎罚思想与西周立法
第三节 宗法等级制度与行政立法
第四节 私有权的确立及其民事法律
第五节 刑事法律规范
第六节 狱讼形式的划分及司法制度的形成
第七节 成文法的公布及其立法成就
第二章 秦
第一节 法家思想的影响与秦的立法活动
第二节 秦律对社会的多方面调整
第三节 秦律的性质与世界地位
第四节 司法制度的统一与专任刑的后果
第三章 汉
第一节 汉承秦制与汉初立法
第二节 法制指导思想的转型及其影响
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初步完备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一节 法制建设与律学成就
第二节 引礼入律的新阶段
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新变化
第五章 隋唐
第一节 隋朝法制概况
第二节 唐朝前期的立法成就
第三节 唐朝法律对社会的全面调整
第四节 唐律的世界影响
第五节 唐朝中期以后的立法
第六节 唐朝司法建设的成就
第六章 宋辽金
第一节 强化中央集权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第二节 加强专制控制的行政立法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事经济立法
第四节 重惩贼盗的国策及刑事立法
第五节 司法制度的高度集权化
第六节 辽金法制概况
第七章 元
第一节 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活动
第二节 民族分治的管理体制与行政立法
第三节 保留民族习俗的民事经济立法
第四节 体现民族特色的刑事立法
第五节 司法制度的变化
第八章 明
第一节 明初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第二节 行政体制的变革行政立法
第三节 民事经济法律规范
第四节 刑事法律规范
第五节 司法制度的变化
第九章 清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成就
第二节 行政法律规范
第三节 民事法律规范
第四节 经济法律规范
第五节 刑事法律规范
第六节 司法制度
第十章 清末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的丧失
第二节 法观念的革新与清末修律
第三节 宪法性大纲
第四节 行政法
第五节 民法
第六节 经济法律
第七节 刑法
第八节 程序法的制定与司法改革
第十一章 中华民国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论法制建设的成就
第二节 北洋政论近代法制的形成
第三节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法制体系的发展
第十二章 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权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法制概述
第二节 宪法与施政纲领
第三节 行政立法与廉政法制建设
第四节 民事与经济立法
第五节 刑事立法
第六节 司法制度
张晋藩,男,汉族,1930年7月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1983年被评为法学教授,中国法制史博士生导师,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法学评议组成员,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老教授协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理事等。现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专业顾问、中国教育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曾出版《中国法制史》第一卷、《中国法律史论》、《法史鉴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清代民法综论》、《中国宪法史》等二十余部专著。此外还主编了《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清朝法制史》、《中国官制通史》、《中国司法制度史》等十余部专著和教材。并发表了专业论文二百余篇。其中不少已译成英、日、韩等国文字出版。 1986年应邀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讲授法律课。1996年、1998年两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讲授法律课。
为了全面提高法律人才的素质,2007年编者对《中国法制史》进行了全新的修订。这次修订除对原版书查漏补缺外,主要做了如下修改:①根据近年法史研究的进展,在内容上进行了增补、删修;②在每章的开始及结尾部分设置了“学习目的和要求”、“思考题”和“参考书目”,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学习并扩充其知识面。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