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摸着科学与知识的石头过河
作者:吴季松 著
出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2.5
定价:55.00 元
ISBN-13:9787512407879
ISBN-10:7512407874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现状
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一)什么是“经济发展模式”
(二)为什么现在要提“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三)堪称“经济模式”应有一定的经济总量和质量
(四)堪称“经济模式”要延续一定时间,约为30年
(五)堪称“经济模式”要有自己的特色并被认同
二、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述评
(一)美国模式
(二)日本模式
(三)德国模式
(四)俄罗斯模式
(五)印度模式
(六)巴西模式
第二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一、空前改革、高度开放的系统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二、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公有制为主体
(一)“国有企业是中国人民的命根子
(二)我国公有制的选择与模式
三、跨越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中国经济创造了史无前例的高发展速度
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资本积累的特点
(一)外资引入
(二)华人华侨资本在外资引进中占重要组分
(三)城乡居民的高储蓄率
(四)政府财政的高税收
五、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干
(一)各国制造业概况
(二)中国制造业的态势
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模式——科技园区
(一)21世纪社会的新细胞——科技园区
(二)科技园区的理论研究——三元参与理论
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国家级生态修复
(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
(二)国家第一批生态修复规划的实施与解决黄河断流
八、历届政府的科学宏观调控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河中试深浅阶段
(二)在经济全球化大海中绕暗礁阶段
九、中国特色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动态平衡调控模式
(一)知识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动态平衡调控
(二)我国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模式的特点
十、最高决策层的共同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质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依据
第四章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模式
第五章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
第六章 2030年世界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模式展望
参考文献
吴季松: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944年生,1968年清华大学工程数学力学系毕业;曾做拖拉机手,车工,工厂技术组组长;1973年起在中国科学院从事受控热核聚变研究;1977年被选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出国访问学者,曾在欧洲原子能联营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任题目组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项目主持人及科技部门高技术与环境顾问;归国后任全国人大环资委研究室主任、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北京奥申委主席特别助理,期间具体主持全国水资源工作6年半。
自1979年以来,在国际知名刊物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工程科学》及国内外高层环境与资源会议上发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文章百余篇。专著有《知识经济》(在台湾行销)、《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中国可以不缺水》、《新循环经济学》(意大利出英文版)、《百国生态考察》和《看世界》(百国系列共20本)等。
《知识经济》2000年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主持的规划和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11年获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学术类)”。2005年获国际科技园区协会“荣誉会员奖”,是该组织成立25年来世界第七位、中国首位获奖者。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大国,在34年的长周期内以10%的速度高速增长,亘古未有。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模式客观存在,已成为国际共识。
什么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呢?核心是在邓小平同志设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三届领导人成功地摸着科学与知识的石头过河,创造了在经济、社会、环境与生态的开放非平衡态复杂巨系统中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实体经济为主干,政府依靠科学技术、生态和谐,以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不断维系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摸着科学与知识的石头过河》将全面论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