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
作者:胡继华 著
出版:文津出版社 2005.1
丛书: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页数:315
定价:22.00 元
ISBN-10:7805544530
ISBN-13:9787805544533
去豆瓣看看 引言 从文化精神出发的美学思考
第一章 文化幽怀与美学探索
--宗白华美学概述
一、“文化”与“文化精神”概念
二、现代语境危机和文化精神问题
三、文化精神的审美建构
四、宗白华文化精神的审美建构活动扫描
第二章 古典艺术经验的现代转型
--宗白华的“气韵”论
一、阐释“气韵”的现代背景
二、“气韵生动”古今说
三、从生命角度阐释“气韵”
四、气韵的含义:生命节奏
五、中国文化精神的呈现状态
六、正在衰微的“余蕴”?
第三章 古典艺术境界的现代转型
--宗白华的“语境”论
一、宗白华如何使用“意境”?
二、宗白华探索“意境”的精神动因
三、“灵境”--“意境特构”的精神方面
四、乐境与舞境--“意境特构”的生命方面
五、行进地转化之中的“意境”
第四章 古典生命形象的现代转型
--宗白华的“人格”论
一、意境与人格的关系
二、人格建构--中国现代美学的一项使命
三、“超世入世”和“小己人格”--生命形象设计的蓝图
四、歌德的人格--生命本体的象征
五、“晋人的美”--理想人格的标本
六、审美人格的限度--精神乌托邦
第五章 古典形而上学的现代转型
--宗白华《形上学》著作残篇初探
一、《形上学》著作残篇考辨
二、《形上学》和现代思想的命运
三、《形上学》的中西学缘
四、《形上学》的宏观叙述
五、《形上学》基本精神
余论 审美乌托邦
--开放在文化幽怀之一现昙花
一、宗白华美学给予现代中国美学的新质及其不足
二、宗白华的美学沉思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中的意义
三、宗白华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四、宗白华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参考文献
胡继华,安徽太湖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供职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师范学院。主要从事西方哲学、文艺美学和比较文学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专著《中国审美精神的现代转换:宗白华美学的一种解释》、《现代灵知:在思想和艺术之间》等,合著《百年老课文》、《后现代语境下的伦理转向——论列维纳斯、德里达和南希》等,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虚空的狂欢》、《从审美意境到爱感图景》等学术论文二十多篇,翻译《历史的符号》、《亲密关系的历史变革》、《德里达的政治哲学》等文章。
《宗白华: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从中国古典美学向现代转型以及“文化精神”建构的角度考察宗白华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学术活动,特别强调他的美学沉思与中国文化复兴事业是统—的。认为他的美学探索发源于他的文化幽怀,他的文化幽怀又受到了现代性转型的震荡,而他的整个学术活动,就是在现代性文化语境之中对中国文化精神进行的—次美学的建构。
同时,《宗白华: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指出,宗白华的思想也存在着某种绝对化的倾向,其论说常常表现出随意性,而他的文化审美建构也具有—定的乌托邦色彩。这些表现了宗白华美学沉思和文化探索的历史局限性。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