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成像与信号分析时频变换
作者:陈(Chen,V.C.) 著,种 劲松,余颖 译
出版:海洋出版社 2008.8
丛书: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译著系列
页数:175
定价:58.00 元
ISBN-13:9787502771027
ISBN-10:7502771026
去豆瓣看看 1 绪论
1.1 目标的电磁后向散射
1.2 雷达信号和噪声
1.2.1 信号波形
1.2.2 信噪比
1.3 雷达模糊函数和匹配滤波器
1.3.1 雷达模糊函数
1.3.2 匹配滤波器
1.3.3 脉冲压缩
1.4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1.4.1 距离像
1.4.2 距离分辨率
1.4.3 横向距离分辨率
2 时频变换
2.1 线性时频变换
2.I.1 短时间傅立叶变换STFT
2.1.2 连续小波变换(CWT)
2.1.3 自适应时频表示法
2.2 双线性时频变换
2.2.1 WVD
2.2.2 Cohen类
2.2.3 TFDS
3 噪声中信号的检测与提取
3.1 导言
3.2 时变频率滤波
3.3 时频域的信噪比改善
3.3.1 适合信号检测和提取的信噪比定义
3.3.2 联合时频域中的信噪比
3.4 联合时频域中的CFAR检测
3.5 联合时频域的信号提取
3.5.1 时频延拓和重建
3.5.2 时频掩膜和信号提取
4 雷达距离像的时频分析
4.1 后向散射数据中的电磁现象学
4.2 距离像的时频表示法
4.3 高分辨率时频技术在散射数据上的应用
4.3.1 CWT的应用
4.3.2 TFDS的应用
4.3.3 加窗超分辨算法
4.3.4 自适应高斯表示法
4.4 利用时频处理从雷达图像中提取分散散射特征
5 基于时频分析的雷达成像
5.1 动目标雷达成像
5.2 标准运动补偿和基于傅立叶变换的成像方法
5.3 基于时频的成像方法
5.4 机动目标的雷达成像
5.4.1 机动目标的动态特性
5.4.2 基于时频的机动目标雷达成像
5.5 多目标雷达成像
5.5.1 多目标分辨率分析
5.5.2 基于时频的多目标相位补偿
5.5.3 多目标的雷达时频成像方法
5.6 总结
6 利用时频技术的ISAR成像运动补偿
6.1 运动补偿算法
6.2 基于时频的运动补偿
6.2.1 利用自适应时频投影估计相位
6.2.2 运动误差消除
6.3 运动补偿实例
6.4 三维目标运动
7 运动目标SAR成像
7.1 运动目标雷达回波
7.1.1 距离弯曲
7.1.2 杂波带宽
7.1.3 运动目标雷达回波分析
7.2 目标运动对sAR成像的影响
7.3 运动目标检测和成像
7.3.1 单孔径天线SAR
7.3.2 多天线SAR
7.4 基于时频变换的运动目标SAR成像
7.4.1 基于时频变换的多普勒参数估计
7.4.2 基于时频SAR成像的运动目标检测
8 微多普勒现象时频分析
8.1 振动引起的微多普勒
8.1.1 振动散射体的时频特征
8.1.2 运动目标微多普勒特征实例
8.2 旋转引起的微多普勒频移
8.2.1 螺旋桨运动
8.2.2 螺旋桨的雷达回波
8.2.3 旋转引起调制的时域特征
8.2.4 频域特征
8.2.5 时频特征
9 时频变换在雷达应用方面的趋势
9.1 自适应时频变换的应用
9.2 后向散射特征提取
9.3 成像方法
9.4 运动补偿
9.5 运动目标检测
9.6 微多普勒分析
缩略语
Victor C.Chen 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的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m Resetve university)分别获得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从1990年开始,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雷达部门工作,是若干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研究领域包括合成孔径雷达、逆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检测、非合作目标识别以及时频变换在雷达信号和成像方面的应用等。在加人海军研究实验室之前,他是高级工程师,曾在马里兰州西尔弗斯普林(Silver-Spring)的Virtm公司、俄亥俄州克里夫兰的Picker国际公司以及俄亥俄州Solon的Technicare公司担任研究人员,其主要研究包括图像处理、人工神经网络、自动目标识别、运动目标检测、三维运动视觉、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其他一些医学成像系统等。(2hen博士已经发表了80多篇著作、期刊和会议论文等。
Hao Ling 1959年9月26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中市。于198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气工程与物理学专业学士学位,并分别于1983年和1986年在伊利诺伊大学Urbana.Champaign分校获得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86年9月开始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任教,现任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1982年,在IBM纽约的Thomas J.Watson研究中心的Josephson部门领导低温实验。1987年参与了美国Lawrene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夏季访问讲学计划,1990年是Hanscom空军基地的罗马航空发展中心的“美国空军夏季访问学者”(Air:Force Summer Fellow)。其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电磁学。在过去的10年里,他主要致力于用数值渐进方法提取复杂目标雷达横截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雷达信号处理、雷达图像仿真的快速算法以及自动目标识别等。
Ling博士,IEEE会士,获得198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院长青年研究奖、1991年美国宇航局(NASA)致谢书,并多次获得得克萨斯大学的教学奖。
《雷达成像与信号分析时频变换》开始简要回顾了雷达与时频变换,以此作为理解联合时频处理方法如何能提高常规的时域或频域处理方法的基础。接下来详细阐述了联合时频处理在雷达信号检测、距离像分析、合成孔径雷达成像、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以及微多普勒信号分析方面的优势。最后一章阐明雷达应用方面时频变换的当前发展趋势,简述了一些目前研究的课题。总之,《雷达成像与信号分析时频变换》既可用于教学又可用于研究,书中附有大量插图以方便读者对实际内容进行理解。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