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第2版)

目 录内容简介
第1章 总论
第1节 概论
第2节 命名演变与发展
第3节 对WH0新分型的初步评价
第2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第1节 发病率
第2节 易感相关因素
第3节 年龄特异性与种族发病模式
第3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因学
第1节 概况
第2节 遗传因素
第3节 电离辐射
第4节 药物因素
第5节 化学因素
第6节 感染因素
第7节 食品因素
第4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动力学
第1节 骨髓内细胞因子的概貌
第2节 血液内细胞因子的概貌
第3节 细胞因子在发痛中的作用
第4节 凋亡前期因子和抗凋亡因子的动力学
第5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凋亡
第1节 MDS凋亡的生物学特征
第2节 凋亡的检测
第3节 MDS凋亡的证据
第4节 MDS凋亡的结局
第5节 MDS凋亡增强的机制
第6节 与凋亡相关的一些问题
第6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干细胞与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第1节 MDS的克隆性
第2节 CD34细胞及其髓系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第3节 再谈Fas/FasL系统
第7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
第1节 概论
第2节 不同亚型时畸变类型之比较
第3节 特异性染色体改变
第4节 细胞形态与染色体异常
第5节 染色体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6节 染色体改变与预后
第8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
第1节 概论
第2节 肿瘤基因
第3节 肿瘤抑制基因
第4节 生长因子与受体
第5节 MDS克隆性的分子分析
第6节 转型中凋亡的分子机制
第7节 转型中新的预测因素--遗传标志物
第9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免疫学
第1节 免疫异常的临床证据
第2节 免疫异常的实验室证据
第3节 病态发育过程淋巴系统受罹的证据
第4节 MDS免疫治疗的证据
第5节 淋巴细胞受罹模式
第10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单核细胞
第1节 MDS时单核细胞的生物学表现
第2节 单核细胞增多MDS的分类问题
第11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体外骨髓造血细胞培养
第1节 半固体和液体培养系统
第2节 骨髓活检培养新技术及其在超微结构检测中的应用
第12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学
第1节 临床表现
第2节 血象的改变
第3节 血液生化与细胞机能的改变
第13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形态学及分型诊断
第1节 概论
第2节 MDS的细胞形态学
第3节 MDS的原始细胞
第4节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
第5节 MDS的诊断与分型
第6节 MDS的相关状态
第14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组织病理学
第1节 概论
第2节 骨髓组织病理学改变
第3节 活检切片的组织形态学分类
第4节 涂片与切片组织学诊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5节 骨髓活检切片免疫组织形态学的研究
第6节 增生减退型MDS的骨髓组织病理学
第7节 继发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的MDs
第8节 与MDS病理诊断相关的其他问题
第15章 增生减退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1节 骨髓增生度的判断方法
第2节 增生减退型骨髓的定义
第3节 增生减退型MDS
第4节 增生减退型AML
第5节 Hyp0一MDs、Hyp0一AML和AA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16章 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1节 定义与概念
第2节 诱变因素
第3节 潜伏期和发病率
第4节 临床和实验室特点
第5节 细胞遗传学
第6节 治疗相关与原发性MDS间的鉴别
第7节 与原发性肿瘤的关系
第8节 预防和治疗
第17章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幼年粒一单细胞白血病
第1节 概论
第2节 儿童MDS的分类
第3节 幼年粒一单细胞白血病
第4节 D0WN综合征时的髓细胞白血病
第5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18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相关因素
第1节 概论
第2节 临床和生物学指标在判断预后中的价值
第3节 临床的预后指标
第4节 周围血检的预后指标
第5节 骨髓形态学的预后指标
第6节 FAB和WH0分型与预后
第7节 染色体分析与预后
第8节 分子遗传学与预后
第9节 免疫表型与预后
第10节 体外骨髓培养与预后
第11节 关于判定预后的积分制
第19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1节 5q一综合征
第2节 纤维增生型MDS
第3节 单纯血小板减少型MDs
第20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总论
第1节 危险因素的评价
第2节 MDS治疗的目标与策略
第3节 MDS疗效评定标准
第4节 支持与干预疗法
第5节 分化诱导剂
第6节 造血生长因子
第7节 细胞毒化疗
第8节 MDS不同预后组处理总结
第21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新的治疗途径
第1节 概论
第2节 低甲基化制剂
第3节 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第4节 高三尖杉酯碱
第5节 玛洛泰靶向治疗
第6节 沙利度胺
第7节 氨磷汀
第8节 其他新的治疗途径
第22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的治疗
第1节 MDS时贫血的机理
第2节 MDS时贫血的治疗
第23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全血细胞减少的免疫调节及其处理
第1节 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间的关系
第2节 MDS时造血衰竭的起源
第3节 MDS时免疫抑制的实验性治疗
第24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造血生长因子治疗
第1节 概论
第2节 细胞因子对造血的影响
第3节 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应用
第4节 粒细胞一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应用
第5节 白介素类的应用
第6节 体内HGF对集落生成细胞的影响
第7节 体内HGF对恶性细胞克隆的影响
第25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第l节 概论
第2节 MDS时单用rHuEP0的临床经验
第3节 给予HuEP0后疗效的预测因素
第4节 EP0临床应用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第5节 EP0临床应用现状
第6节 EP0治疗的不良反应
第26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相关血液病的促分化治疗
第1节 维A酸
第2节 1,25一二羟维生素D.[1,25一(0H),D.]
第3节 干扰素
第4节 环六亚甲基一二乙酰胺
第5节 联合促分化治疗
第27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化学治疗和自身干细胞移植
第1节 概论
第2节 化学治疗
第3节 影响化疗结果的预后因素
第4节 自身干细胞移植
第28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
第1节 概论
第2节 MDS时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实施
第3节 MDS时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时机
第4节 影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结果的相关因素
第5节 治疗相关(继发性)MDs的移植
第6节 无关供者的应用问题
第7节 移植前诱导化疗的争议
第8节 为改善移植结果的新途径
第9节 结语与瞻望
索引
图版
第1节 概论
第2节 命名演变与发展
第3节 对WH0新分型的初步评价
第2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第1节 发病率
第2节 易感相关因素
第3节 年龄特异性与种族发病模式
第3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因学
第1节 概况
第2节 遗传因素
第3节 电离辐射
第4节 药物因素
第5节 化学因素
第6节 感染因素
第7节 食品因素
第4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动力学
第1节 骨髓内细胞因子的概貌
第2节 血液内细胞因子的概貌
第3节 细胞因子在发痛中的作用
第4节 凋亡前期因子和抗凋亡因子的动力学
第5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凋亡
第1节 MDS凋亡的生物学特征
第2节 凋亡的检测
第3节 MDS凋亡的证据
第4节 MDS凋亡的结局
第5节 MDS凋亡增强的机制
第6节 与凋亡相关的一些问题
第6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干细胞与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第1节 MDS的克隆性
第2节 CD34细胞及其髓系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第3节 再谈Fas/FasL系统
第7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
第1节 概论
第2节 不同亚型时畸变类型之比较
第3节 特异性染色体改变
第4节 细胞形态与染色体异常
第5节 染色体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6节 染色体改变与预后
第8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
第1节 概论
第2节 肿瘤基因
第3节 肿瘤抑制基因
第4节 生长因子与受体
第5节 MDS克隆性的分子分析
第6节 转型中凋亡的分子机制
第7节 转型中新的预测因素--遗传标志物
第9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免疫学
第1节 免疫异常的临床证据
第2节 免疫异常的实验室证据
第3节 病态发育过程淋巴系统受罹的证据
第4节 MDS免疫治疗的证据
第5节 淋巴细胞受罹模式
第10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单核细胞
第1节 MDS时单核细胞的生物学表现
第2节 单核细胞增多MDS的分类问题
第11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体外骨髓造血细胞培养
第1节 半固体和液体培养系统
第2节 骨髓活检培养新技术及其在超微结构检测中的应用
第12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学
第1节 临床表现
第2节 血象的改变
第3节 血液生化与细胞机能的改变
第13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形态学及分型诊断
第1节 概论
第2节 MDS的细胞形态学
第3节 MDS的原始细胞
第4节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
第5节 MDS的诊断与分型
第6节 MDS的相关状态
第14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组织病理学
第1节 概论
第2节 骨髓组织病理学改变
第3节 活检切片的组织形态学分类
第4节 涂片与切片组织学诊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5节 骨髓活检切片免疫组织形态学的研究
第6节 增生减退型MDS的骨髓组织病理学
第7节 继发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的MDs
第8节 与MDS病理诊断相关的其他问题
第15章 增生减退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1节 骨髓增生度的判断方法
第2节 增生减退型骨髓的定义
第3节 增生减退型MDS
第4节 增生减退型AML
第5节 Hyp0一MDs、Hyp0一AML和AA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16章 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1节 定义与概念
第2节 诱变因素
第3节 潜伏期和发病率
第4节 临床和实验室特点
第5节 细胞遗传学
第6节 治疗相关与原发性MDS间的鉴别
第7节 与原发性肿瘤的关系
第8节 预防和治疗
第17章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幼年粒一单细胞白血病
第1节 概论
第2节 儿童MDS的分类
第3节 幼年粒一单细胞白血病
第4节 D0WN综合征时的髓细胞白血病
第5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18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相关因素
第1节 概论
第2节 临床和生物学指标在判断预后中的价值
第3节 临床的预后指标
第4节 周围血检的预后指标
第5节 骨髓形态学的预后指标
第6节 FAB和WH0分型与预后
第7节 染色体分析与预后
第8节 分子遗传学与预后
第9节 免疫表型与预后
第10节 体外骨髓培养与预后
第11节 关于判定预后的积分制
第19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1节 5q一综合征
第2节 纤维增生型MDS
第3节 单纯血小板减少型MDs
第20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总论
第1节 危险因素的评价
第2节 MDS治疗的目标与策略
第3节 MDS疗效评定标准
第4节 支持与干预疗法
第5节 分化诱导剂
第6节 造血生长因子
第7节 细胞毒化疗
第8节 MDS不同预后组处理总结
第21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新的治疗途径
第1节 概论
第2节 低甲基化制剂
第3节 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第4节 高三尖杉酯碱
第5节 玛洛泰靶向治疗
第6节 沙利度胺
第7节 氨磷汀
第8节 其他新的治疗途径
第22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的治疗
第1节 MDS时贫血的机理
第2节 MDS时贫血的治疗
第23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全血细胞减少的免疫调节及其处理
第1节 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间的关系
第2节 MDS时造血衰竭的起源
第3节 MDS时免疫抑制的实验性治疗
第24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造血生长因子治疗
第1节 概论
第2节 细胞因子对造血的影响
第3节 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应用
第4节 粒细胞一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应用
第5节 白介素类的应用
第6节 体内HGF对集落生成细胞的影响
第7节 体内HGF对恶性细胞克隆的影响
第25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第l节 概论
第2节 MDS时单用rHuEP0的临床经验
第3节 给予HuEP0后疗效的预测因素
第4节 EP0临床应用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第5节 EP0临床应用现状
第6节 EP0治疗的不良反应
第26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相关血液病的促分化治疗
第1节 维A酸
第2节 1,25一二羟维生素D.[1,25一(0H),D.]
第3节 干扰素
第4节 环六亚甲基一二乙酰胺
第5节 联合促分化治疗
第27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化学治疗和自身干细胞移植
第1节 概论
第2节 化学治疗
第3节 影响化疗结果的预后因素
第4节 自身干细胞移植
第28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
第1节 概论
第2节 MDS时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实施
第3节 MDS时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时机
第4节 影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结果的相关因素
第5节 治疗相关(继发性)MDs的移植
第6节 无关供者的应用问题
第7节 移植前诱导化疗的争议
第8节 为改善移植结果的新途径
第9节 结语与瞻望
索引
图版
目 录内容简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第2版)》共分为23章,系统论述了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的凋亡与分子遗传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等基础理论,详细介绍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以及包括造血生长因子和促分化治疗等在内的各种疗法的新进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第2版)》内容新颖。材料丰富,结构严谨,实用性强,可供血液科、内科、儿科医师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