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病学
1.1 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流行病学
1.2 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
1.3 皮肤淋巴瘤的流行病学
1.4 组织细胞增多症的流行病学
1.5 Kaposi肉瘤的流行病学
1.6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流行病学
1.7 Merkel细胞癌的流行病学
2.发病机制
2.1 非黑色素瘤性皮肤肿瘤的发病机制
2.2 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
2.3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发病机制
2.4 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
2.5 Kaposi肉瘤的发病机制
2.6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发病机制
2.7 Merkel细胞癌的发病机制
3.临床特征
3.1 非黑色素瘤性皮肤肿瘤:角质形成细胞肿瘤
3.1.1 基底细胞癌
3.1.2 鳞状细胞癌
3.1.3 Bowen病
3.1.4 日光性角化病
3.2 非黑色素瘤性皮肤肿瘤:附属器肿瘤
3.2.1 大汗腺和小汗腺分化性肿瘤
3.2.2 毛囊分化性肿瘤
3.2.3 皮脂腺分化性肿瘤
3.3 黑色素细胞性肿瘤
3.3.1 黑色素瘤
3.3.2 良性黑色素细胞性肿瘤
3.4 皮肤淋巴瘤、皮肤白血病和相关疾病
3.4.1 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3.4.2 成熟皮肤B细胞肿瘤(CBCL)
3.4.3 未成熟造血细胞恶性肿瘤
3.5 组织细胞增多症
3.6 肥大细胞增多症、血管、肌肉和纤维组织细胞肿瘤
3.6.1 肥大细胞增多症
3.6.2 Kaposi肉瘤
3.6.3 婴儿血管瘤
3.6.4 樱桃状血管瘤
3.6.5 窦状血管瘤
3.6.6 肾小球样血管瘤
3.6.7 靴钉样血管瘤(靶样含铁血黄素性血管瘤)
3.6.8 微静脉血管瘤
3.6.9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细胞增多
3.6.1 0梭形细胞血管瘤
3.6.1 1丛状血管瘤
3.6.1 2动静脉血管瘤
3.6.1 3皮肤血管肉瘤
3.6.1 4淋巴管瘤
3.6.1 5平滑肌和骨骼肌肿瘤
3.6.1 6平滑肌和骨骼肌肉瘤
3.6.1 7纤维、纤维组织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
3.7 神经肿瘤
4.治疗
4.1 非黑色素瘤性皮肤肿瘤
4.1.1 外科手术
4.1.2 光疗、激光和放疗:光疗
4.1.3 光疗、激光和放疗:放疗
4.1.4 光疗、激光和放疗:非黑色素瘤性皮肤肿瘤的激光治疗
4.1.5 非黑色素瘤性皮肤肿瘤的药物治疗
4.2 黑色素瘤
4.2.1 手术疗
4.2.2 放疗
4.2.3 药物治疗
4.2.4 黑色素瘤的辅助性免疫疗法:聚乙二醇干扰素
4.3 皮肤淋巴瘤
4.3.1 手术治疗
4.3.2 光疗和放疗
4.3.3 放疗指征
4.3.4 外用药治疗皮肤(CTCL)
4.3.5 治疗技术
4.3.6 疗效
4.3.7 CTCL的试验性外用治疗
4.3.8 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CBCL)
4.3.9 CBCL的试验性外用治疗
4.3.10 系统治疗
4.3.11 治疗技术和疗效
4.3.12 CBCL的治疗
4.3.13 非CD4+/CD56+皮肤血液肿瘤的治疗
4.4 其他治疗
4.4.1 组织细胞增多症
4.4.2 肥大细胞增多症(SM)
4.4.3 皮肤血管肉瘤的治疗
4.4.4 Kaposi肉瘤的治疗
4.4.5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治疗
4.4.6 Merkel细胞癌的治疗
5.诊断学
5.1 皮肤镜
5.2 PET和PET/cT在黑色素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