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一八五),明万历初年在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县)莘里村出土,现在陕西西安碑林。此碑为竖方形,高二百七十三厘米,宽九十五厘米,共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碑阴五列,各列字数不一。有明、清拓本传世,也有翻刻本。初拓本首行末『囙』完好。《曹全碑》系晋王敞等纪念曹全功绩而立。王敏、王毕等立石。碑文主要叙述曹全为弟分忧,弃官还乡,又遇禁网,于家隐居,光和七年再任郎中、拜酒泉禄福长等身世,从侧面反映了以张角为首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声势浩荡。在碑阳正文末、碑阴刻立碑者之名,有处士、县三老、乡三老、门下祭酒、门下议掾、督邮、将军令史等。曹全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文字清晰,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典雅,骨力内含,风格灵动多姿,线条圆润流畅,简洁凝练。结体舒展,外放内敛,严谨而不失疏朗,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此碑碑石精细,碑身完整,实为汉碑、汉隶之精品,也是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清万经评此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临习此碑切忌只注意其外貌形态,而忽略其高雅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