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哲学通论》与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
——一种哲学解释原则的自我阐释
守护住我们的学术思想传统
从“原理”到“导论”:哲学基本观念的变迁
前提批判的形而上学原理
——《哲学通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媒介展开的哲学史对话
深沉而浓重的德国古典哲学情结
——学习孙正聿著《哲学通论》之体会
哲学的自我超越本性与哲学观自觉
——《哲学通论》的前提批判与创造意识
《哲学通论》的“本体论情结”
《哲学通论》的显性逻辑与隐性逻辑
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由《哲学通论》引发的思考
《哲学通论》开端的意义
《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
《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哲学
哲学与哲学教育
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哲学通论》的意义及其根据
哲学教育、哲学教材与通识教育
实践哲学与知识论批判
——改革开放以来超越传统教科书哲学的两条路径
哲学作为教育
——学习《哲学通论》的一点体会
走出哲学教科书改革的囿限
新时期“讲坛哲学”的哲学观自觉及其解释循环
——以前提批判论的哲学观为例
深入研究作为“范式”的哲学教科书
《哲学通论》的品格和风格
哲学的本性与哲学家的品格
——《哲学通论》的思想意蕴
有“我”哲学的创建
——回顾《哲学通论》出版十周年
《哲学通论》的个性风格
《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有限的哲学功能观与本体论追求
——读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
《哲学通论》的编辑出版
培养创造性的头脑
——《哲学通论》原序
《哲学通论》后记
《哲学导论》后记
《简明哲学通论》的前言和后记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写于《哲学通论》出版十周年之际
附录:关于《哲学通论》的评论文章和报道文章
关于《哲学通论》的评论(节录)
哲学改革中的探新
——读《哲学通论》
探索我国哲学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读孙正聿教授《哲学通论》
“哲学是什么”的当代追问
——评孙正聿同志的《哲学通论》
掌声为哲学课喝彩
——记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孙正聿教授
哲学反思之路
——孙正聿教授访谈
“知其不可而为之”
——孙正聿教授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