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国、杨自俭 英汉对比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
一、对比研究的背景
1.洪堡特 论汉语的语法结构(1826)
2.马建忠 《马氏文通》后序(1898)
3.陈寅恪 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1933)
4.王 力 中国文法学初探(1936)
5.沃尔夫 科学与语言学(1940)
6.赵元任 汉语词的概念及其结构和节奏(1975)
7.余光中 论中文之西化(1979)
8.启 功 葛郎玛与汉语规律之探讨(1989)
9.戴浩一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1990)
10.徐通锵 汉语的特点和语言共性的研究(1999)
二、对比研究基础理论
11.吕叔湘 通过对比研究语法(1977)
12.赵世开 浅谈英语和汉语的对比研究(1979)
13.王菊泉 关于英汉语法比较的几个问题(1982)
14.赵世开 英汉对比中微观和宏观的研究(1985)
15.王 还 有关汉外语法对比的三个问题(1986)
16.刘宓庆 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1991)
17.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与分类(1992)
18.潘文国 语言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1995)
19.刘重德 加强理论研究促进学科建设(1996)
20.胡壮麟 英汉语对比研究的动向(1996)
21.丁金国 汉英对比研究中的理论原则(1996)
22.钱冠连 对比语言学者的一个历史任务(1999)
23.杨自俭 简论对比语言学中的几个问题(1999)
24.王宗炎 语言对比小议(2001)
25.王寅 李弘 再论中西语义理论对比(2004)
26.杨自俭 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建设问题(2004)
27.杨自俭 对比语言学的新发展(2006)
28.许余龙 再论语言对比基础的类型(2007)
29.文 旭 以认知为基础的英汉对比研究(2006)
三、对比研究发展失
30.王宗炎 对比分析和语言教学(1983)
31.潘文国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2002)
32.王菊泉 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2004)
33.李长忠 尚新 试论《马氏文通》的语言比较思想(2004)
34.王菊泉郑立信 近十年我国英汉对比研究回顾(2006)
四、对比研究方法论
35.林语堂 论东西思想法之不同(1974)
36.徐通锵 说“结合”(2001)
37.潘文国 换一种眼光何如?(1997)
38.许余龙 定量对比研究的方法问题(2001)
39.徐通锵 对比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论(2001)
40.陈平 引进·结合·创新(2006)
附录:重要论著索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