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影
作者:唐丽君 (编者), 沈旸 (编者)
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7
页数:316
定价:38.00 元
ISBN-13:9787510043628
ISBN-10:751004362X 
去豆瓣看看    致中国电影的美好意愿
  Part 1主席讲坛
  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吴宇森/ 何平/ 王小帅/ 彭浩翔/ 钮承泽
  做简单的电影
  菲尔·阿格兰德/ 丹尼·博伊尔/ 史蒂芬·戴德利/ 姜文
  都市电影与城市镜像
  王家卫/ 陈丹青
  Part 2 产业论坛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合作新疆界
  熊晓鸽/ 何平/ 罗伯特·皮萨诺/ 阎焱/ 韩三平/ 任仲伦/ 冯小刚/ 理查德·格尔丰德/ 黄建新/ 哈维·韦恩斯坦/ 杰森·里德/ 于冬
  投资中国电影的瓶颈与未来
  做踏实的企业才能与资本双赢
  电影产业将成为世界电影的助推器
  IMAX 新媒介,中美合作新境界
  中国电影与中国足球一样得先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
  中国是亚洲异军突起的电影市场
  华语影片海外发行中的利益得失
  迪斯尼的海外本土化策略
  中美合作得重视法律平等
  全球都能听懂的未必是好故事
  打造全产业链的中国电影企业
  制作人必须保护导演的创作权利
  好莱坞的管理流程是最先进的
  如何平衡中美合作中的成本比例
  新坐标:华语电影青年制造
  何平/ 江志强/ 赵海城/ 方俊/ 卓顺国/ 吕建明/ 戴立忍/ 陈果/ 李烈/ 盛志民/ 李蔚然
  3D魔方:造梦工业,电影、动画联手打造
  何平/ 胡波/ 姜帝圭/ 彭浩翔/ 徐小明/ 保罗·奥多森/
  迪恩·尤克/ 艾瑞克·艾德米兹/ 覃宏/ 路盛章
  现场对话
  中国制造·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怎样的电影
  张国立/ 王小帅/ 陆川/ 宁浩/ 魏德圣/ 于冬/ 高军/陈国伟/ 吴鹤沪
  人为割裂商业和艺术电影,是一个旧思路
  找到你的基本观众群
  从方方面面开始武装自己
  给艺术电影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空间
  从发行、制片角度谈中国市场的潜力与类型缺失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各种类型的电影人
  从影院的反馈谈中国电影市场的观众结构与需求
  消除南北差异
  给不同类型的导演更多的空间
  孵化软实力·金融创新与电影成长
  王冉/ 丹·格里克曼/ 史蒂芬·萨尔兹曼/ 冯永/ 朱云来/董平/ 江志强/ 王中军
  共同建立合法的电影市场
  美国资本投资中国市场的策略
  全球背景下融资的重要性和问题
  香港特区政府如何为电影产业孵化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电影行业需要更为体系化的管理
  电影一定是综合的投入
  一定要放到全世界的平台来竞争
  向银行与创意基金融资的风险与收益
  投资电影需要担保和监理机构
  现场对话
  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中国价值·金融危机下的中外电影合拍机遇与策略
  张恂/ 江平/ 童刚/ 韩三平/ 任仲伦/ 吴宇森/ 张昭/陈红/ 朱利安·阿尔坎特拉/ 陈嘉上
  政府主管部门对中外电影合拍的支持和鼓励
  中国资源,世界共享;中国市场,世界共创
  通过《梅兰芳》感受中外电影合拍的优势及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
  中欧电影合拍如何走向大市场
  分众、分区域发行是必然趋势
  2008 年的成功合拍案例带来合作新契机
  通过合拍寻找海派电影与欧美电影的交汇点
  集聚世界资源,打造中国经典
  中国原创小说与中国电影内容成长
  胡雪桦/ 丹增/ 叶兆言/ 毕飞宇/ 范小天/ 陆川/ 侯小强
  化文学创作力为影像生产力
  文学改编剧需要天意
  文学和电影是可以互相启发的
  导演和作家之间的相互倾听很重要
  把有益的思考包装成易于接受的作品
  从类型文学到类型化电影
  导演和作家要协同作战
  Part 3 电影圆桌
  电影作为媒介:电影营销策略
  汪涛/ 向明/ 蒋德富/ 莫康孙/ 向明/ 刘思汝/ 徐颖/王一飞/ 吴峥颖/ 张扬
  品牌与电影谈恋爱
  植入广告:电影说故事,产品讲策略
  好莱坞品牌植入策略
  电影导演如何平衡内容与品牌植入
  现场对话
  新浪潮50 年·继承或颠覆
  徐枫/ 让-米歇尔·付东/ 裴开瑞/ 贾樟柯/ 彭浩翔/ 魏德圣
  什么是新浪潮
  欧洲价值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与阻碍
  中国电影一直在经历着新浪潮
  香港也有新浪潮
  无路可走才有新浪潮
  新浪潮构成了电影史的分水岭
  现场对话
  女性电影·另一种目光
  贾樟柯/ 赵静/ 姚树华/ 俞飞鸿/ 刘伽茵/ 尹丽川
  电影要发出真实而独特的声音
  女性导演为什么非要拍女性的故事
  拍电影是个自然的过程
  要拍好电影,而不仅仅是拍完
  电影不分性别
  女性导演的崛起是华语电影导演非常重要的部分
  现场对话
  市场与立场·年轻力量向左走,向右走:亚洲新人奖特别呈现
  李诗才/ 朱文/ 盛志民/ 曹保平/ 宁浩/ 林权泽/ 陈子谦/ 朗斯
  文艺片其实比商业片更容易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健全的机制
  文艺片不能成为逃避技术的幌子
  我要做的是含有很高艺术属性的商品
  市场与立场有关
  现场对话
  与亚洲新人奖评审对话
  亚洲区域合作的多元形式
  王中磊/ 井关惺/ 黄建新/ 朱利安·阿尔坎特拉/ 李治允/于冬
  亚洲式的契约精神有助于亚洲合拍
  亚洲合作与好莱坞合作的核心不同
  韩国与中国合作的空间
  印度电影文化及合拍潜力
  以市场分销的概念实现合拍
  抓住合拍的激情部分
  现场对话
  Part 4电影大师班
  剧本:电影成功的第一步
  李宏宇/ 比利·奥古斯特
  现场对话
  做自己的电影
  让-米歇尔·付东/ 莱奥·卡拉克斯
  现场对话
  剧本,电影的基石
  周黎明/ 阿莫斯·吉泰/ 道格拉斯·肖特
  现场对话
  将创意传达给投资人
  蔡志琴/ 杰森·里德/ 迈克尔·安德林
  现场对话
  谢晋电影与一个时代的寓言
  张颐武/ 林权泽/ 白先勇/ 张建亚/ 杰里·卡尔森
  谢晋的成功在于他有怜悯之心
  谢晋的电影是人生和艺术的合体
  谢晋的一生都交给了电影
  谢晋是国际电影大师
  现场对话
  融资第一步·说服你的投资人
  鲁沙纳克·贝赫斯特·内扎德
  大师孵化室,天才训练营:SIFF 年轻计划双向通道
  马蒂斯·沃特·克诺尔
  Part 5国际电影节的故事
  国际电影节主席高峰论坛
  埃里克·米卡/ 角川历彦/ 阿布杜勒·哈米德·朱马/ 任仲伦/ 金东虎/ 伯乐/ 杰弗里·吉尔摩/ 马可·穆勒/ 杰罗米·帕拉德/ 桑德拉·德·哈默/ 詹姆斯·辛德曼
  东京国际电影节致力于亚洲以及青年电影推广
  迪拜电影节,让世界了解阿拉伯
  上海国际电影节,一个迅速成长的孩子
  夏威夷电影节,东西方的桥梁
  釜山电影节,发现亚洲地区新电影、新导演
  现场对话
  电影造就伟大的电影节
  电影节呈现世界多元性
  鹿特丹电影节是一个“发现”的电影节
  电影文化使我们变得更具有人性
  庞大的市场体系是戛纳电影节成功的重要支撑
  现场对话
  出版后记
      唐丽君,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旸,上海国际电影节业务副总监。
      《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影》由上海国际电影节近年的精彩论坛对话集结而成,包括吴宇森、姜文、丹尼·博伊尔主持的主席讲坛,国内外近年来活跃的电影人激烈交锋的产业论坛,以及传授独门创作、融资经验的电影大师班,国际电影节成功经验的介绍等等,是上海电影节集中所有优势资源,邀请重量级嘉宾的珍贵交流经验集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和与国际接轨具有非常宝贵的价值,也是电影从业者、学者、爱好者了解当下电影产业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