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公共关系的定义及本质属性
1.1.1 公共关系的若干定义
1.1.2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1.1.3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1.2 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
1.2.1 公共关系状态
1.2.2 公共关系活动
1.2.3 公共关系意识
1.2.4 公共关系学
1.3 公共关系的相关界定
1.3.1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
1.3.2 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
1.3.3 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
1.3.4 公共关系与宣传
1.3.5 公共关系与广告
1.4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1.4.1 以声誉为目标
1.4.2 以公众为对象
1.4.3 以沟通为手段
1.4.4 以互惠为原则
1.4.5 以长远为方针
1.4.6 以真诚为信条
1.5 旅游公共关系及其特点
1.5.1 旅游公共关系的含义
1.5.2 旅游公共关系的特点
第2章 旅游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2.1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2.1.1 代公共关系的孕育
2.1.2 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
2.1.3 现代公共关系的起源
2.1.4 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
2.1.5 卢国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2.2 旅游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
2.2.1 扣国旅游公共关系的兴起
2.2.2 逐步形成特色的旅游公共关系
第3章 旅游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
3.1 旅游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职能
3.1.1 采集信息,监测环境
3.1.2 咨询建议,参与决策
3.1.3 教育引导,实施全员公共关系
3.1.4 传播推广,扩大影响
3.1.5 协调关系,优化环境
3.1.6 建立信誉,塑造形象
3.2 旅游行业的公共关系工作职能
3.2.1 旅游管理部门的公共关系职能
3.2.2 旅游企业机构的公共关系职能
3.3 旅游公共关系的原则
3.3.1 旅游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3.3.2 旅游公共关系的服务性工作原则
第4章 旅游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
4.1 旅游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4.1.1旅游公共关系的主体
4.1.2 公共关系部
4.1.3 公共关系公司
4.2 旅游公共关系工作人员
4.2.1 旅游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
4.2.2 旅游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4.2.3 旅游公关人才的培养
4.2.4 旅游全员公共关系
第5章 旅游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类型
5.1 公众及其分类
5.1.1 公众的概念与特征
5.1.2 现代公众意识
5.1.3 公众的分类
5.2 旅游公共关系的公众心理分析
5.2.1 知觉与公众行为
5.2.2 需要与公众行为
5.2.3 态度与公众行为
5.2.4 价值观与公众行为
5.2.5 团体压力和公众行为
5.2.6 逆反心理与公众行为
5.2.7 流行心理与公众行为
5.2.8 舆论、流言与公众行为
5.3 旅游公共关系的基本目标公众
5.3.1 内部公众
5.3.2 顾客公众
5.3.3 社区公众
5.3.4 媒介公众
5.3.5 政府公众
5.3.6 名流公众
5.3.7 国际公众
5.4 公共关系工作类型
5.4.1 宣传型公共关系
5.4.2 交际型公共关系
5.4.3 服务型公共关系
5.4.4 社会型公共关系
5.4.5 征询型公共关系
5.4.6 建设型公共关系
5.4.7 维系型公共关系
5.4.8 进攻型公共关系
5.4.9 防御型公共关系
5.4.10 矫正型公共关系
第6章 旅游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
6.1 旅游公共关系传播的基础知识
6.1.1 传播的含义
6.1.2 传播的基本特征
6.1.3 旅游公共关系传播类型
6.1.4 旅游公共关系传播的基础要素
6.2 旅游公共关系传播的媒介分析
6.2.1 大众传播媒介
6.2.2 人际传播媒介
6.2.3 组织传播媒介
6.2.4 选择传播媒介的原则
6.3 旅游公共关系传播的效果分析
6.3.1 传播效果层次
6.3.2 影响旅游公共关系传播的因素
6.3.3 传播效果的评价
第7章 旅游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7.1 旅游公共关系活动调查
7.1.1 调查的程序
7.1.2 调查的内容
7.1.3 调查的类型
7.1.4 调查的方法
7.2 旅游公共关系活动策划
7.2.1 确立目标
7.2.2 确定主题
7.2.3 确立目标公众
7.2.4 选择传播渠道
7.2.5 选择活动时机
7.2.6 确立活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