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沧海问 金青平
一、艰难诞生
《石油消息》变脸《石油商报》
三峡大坝上的第一次相聚
100万元起步办报
来自“三个方面军”
“没有工资和有工资一个样”
第一个外企广告
“招待局长,咱就喝二锅头”
一张报纸获得八个新闻奖
踏雪送报
二、初闯市场
自采自编自发行的日子
人才各得其所,新闻尽得优势
西部卖出第一个“50份报纸”
石油三巨头,新闻排排坐
把20世纪最后一抹阳光留在一版
联手三大油报,评选双十大新闻
毛遂自荐的“抠字”校对
为什么要订《石油商报》
三、成长如树
标志性出版物《新年特刊》
从大粗黑到大标宋
“一家子”的集体亮相
敢当中国石油老总“1:k'--k-A’”
集思广益的商报策划会
老总编的点晴之笔
“面临挑战”敲响的警钟
“火一样的鸟巢”
英文版掀起英语学习热
走出国门写纪行
香山会议“换个角度看石油”
南戴河策划《石油人消费》
逼着“上帝”咬牙印儿
那些数据来之不易
《企业金榜》的创意
四、创新发展
“商、独、活、人”是宗旨也是口头禅
只挑毛病的评报例会
大胆点评中国石油“-把-y-”
主管领导变身“老报童”
“师带徒”合同动真格儿
商报恰似当年“黄埔军校”
三年“铁树”开了花
社长荣获总编辑慧眼奖
商报记者采访国家“两会”
《大难兴国》凸显爱国情
摄影记者配相机“自己挣钱买”
通讯员好新闻上一版
在高端访谈中自信成长
大庆采访,母女“不相识”
五、行业品牌
正星合作十年:你的需要,我的作为
特快专递订商报
“可燃冰”让BP高看一眼
新加坡客商打来求助电话
找上门来的广告大客户
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发来的邀请函
一份情报引出“千万元天然气研究项目”
与习副主席的一次亲密接触
油价分析的接力棒
国际长途采访榜样
记者兼总经理办“副主任”
“请商报的记者一起商量”
西气东输功臣榜上有名
带着商报赴美采访
金陵开会:火车比飞机快
六、家的文化
与商报有缘的董事长
商报培养的第一位“书记”
……
七、编读一家
八、感谢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