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城镇密集区研究述评
第一节 国内外城镇密集区研究进展
一、国外城镇密集区研究回顾
二、国内城镇密集区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内外主要城镇密集区概述
一、国外主要城镇密集区概述
二、国内主要城镇密集区概述
三、国内城镇密集区发展新趋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城镇密集区组成与特征
第一节 城镇密集区组成与结构
一、城镇密集区组成
二、城镇密集区结构
第二节 城镇密集区特征与类型
一、城镇密集区特征
二、城镇密集区类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城镇密集区发展演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地域空间结构理论
一、增长极理论
二、点一轴系统理论
三、核心一边缘理论
四、“灰色区域”理论
五、网络开发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一、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二、区域分工理论
三、区域合作理论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第三节 其他相关理论
一、共生理论
二、行政区经济理论
三、博弈理论
四、新制度主义理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西北内陆城镇密集区概述
第一节 西北地区概况
一、区域范围
二、自然条件
三、社会经济
四、生态环境
第二节 中心城市发展分析
一、国内中心性研究述评
二、指标选取与模型选择
三、省会城市中心性分析
第三节 关中平原城镇密集区
一、区域概况
二、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三、城镇职能类型结构
四、城镇地域空间结构
第四节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
一、区域概况
二、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三、城镇职能类型结构
四、城镇地域空间结构
第五节 银川平原城镇密集区
一、区域概况
二、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三、城镇职能类型结构
四、城镇地域空间结构
第六节 天山北麓城镇密集区
一、区域概况
二、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三、城镇职能类型结构
四、城镇地域空间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发展演化
第一节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发展演化历程
一、散点分布期(先秦时期)
二、要素填充期(秦至唐时期)
三、双中心结构萌发期(宋至新中国成立前)
四、双中心结构成长期(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第二节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发展演化特征
一、散点分布期(先秦时期)
二、要素填充期(秦至唐时期)
三、双中心结构萌发期(宋至新中国成立前)
四、双中心结构成长期(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第三节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发展演化动力
一、自然条件
二、政治军事
三、经济贸易
四、交通条件
五、宗教文化
六、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发展现状
第一节 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状况
二、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现状
二、城市化水平
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节 城镇发展现状
一、城镇空间分布
二、城镇等级规模
三、城镇职能分工
四、优先发展等级
五、城镇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轴线发育现状
一、发展轴的确定
二、发展轴空间分布
三、发展轴规模现状
四、发展轴职能分工
五、优先发展等级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发展阶段判定
第一节 城镇密集区发展阶段相关研究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二、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节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发展阶段判定
一、参照对象选择
二、发育指数计算及聚类分析
三、发展阶段划分
第四节 与珠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区比较
一、区域发展背景
二、城镇体系结构
三、经济发展水平
四、三次产业结构
第五节 与西北内陆其他城镇密集区比较
一、经济发展水平
二、核心城市实力
三、内部集聚程度与异质性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整合动力与模式
第一节 整合的基础条件
一、有利条件
二、制约因素
第二节 整合的动力剖析
一、外部动力
二、内部动力
第三节 整合的模式选择
一、经济整合模式
二、空间整合模式
三、制度整合模式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整合对策与效应
第一节 整合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整合理念,树立整体发展意识
二、编制区域规划,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共建交通网络,强化区际便捷联系
……
第十章 兰州城市空间发展研究
第十一章 西宁城市空间发展研究
附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