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禽传染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第一章 实验室工作基本技术
第一节 实验室工作注意事项及防护处理
一、实验室工作注意事项
二、意外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第二节 常用药械的准备及使用方法
一、常用器材和药品
二、物品订购、贮藏及财产登记
三、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第三节 菌(毒)种保存法及保存培养基
一、菌(毒)种保存法
二、菌(毒)种保存培养基
第四节 其他技术
一、冻干菌(毒)种的启封
二、棉塞的制作
三、移液管的包装
四、使用吸管的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
第一节 培养基的分类
一、以成分区分
二、以形态区分
三、以用途区分
第二节 制造培养基前的准备
一、常用玻璃器皿的准备
二、原材料的准备
第三节 培养基制造程序
一、材料用量的计算
二、培养基的制造记录
三、投料、配制
四、培养基pH的调节
五、过滤和分装
六、培养基的灭菌和贮存
七、培养基的质量检验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第一节 病料的采集和运送
一、采集病料的注意事项
二、采集病料的方法
三、病料的运送
第二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
一、待检材料的处理
二、分离培养注意事项
三、细菌的分离和接种
四、细菌的培养方法
五、获取纯菌的方法
六、细菌计数法
第三节 细菌的鉴定
一、形态学检查
二、培养特性检查
三、生化特性检查
四、细菌血清型鉴定及血清学试验
第四节 细菌毒力测定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细菌DNA G+C含量的测定
一、细菌DNA的提取
二、细菌DNA G+C含量的测定——热变性温度法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药物敏感试验
第一节 药物敏感试验的目的和原理
一、药物敏感试验的目的
二、药敏测定的原理
第二节 单价药物对细菌的药敏测定
一、试管两倍稀释法
二、微量稀释法
三、琼脂平板稀释法
四、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纸片法)
五、Stokes纸片比较法
六、影响药敏试验结果的因素
七、敏感度的划分及临床意义
八、药敏试验的改进
第三节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联合药敏试验
一、纸片法
二、棋盘法
三、联合药敏抗菌药物组合的选择
第四节 药敏试验结果的评价与剂量计算方法
一、药敏试验结果的评价
二、剂量计算方法
第五节 影印培养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病毒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第一节 病毒的分离
一、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二、样品的处理
三、样品的接种
第二节 细胞培养技术
一、器材准备
二、细胞培养用溶液的配制
三、常用细胞培养物的制备
四、细胞培养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细胞的保存、复苏及运送
六、细胞培养中污染的消除
第三节 病毒的鉴定
一、核酸类型鉴定
二、脂溶剂敏感试验
三、病毒粒子大小测定
四、核衣壳的对称
五、病毒感染力的测定
六、其他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杀病毒试验
第一节 杀病毒试验的条件
一、试验病毒株的选择
二、灭活水平的确定
三、对杀病毒试验的评估
第二节 杀病毒试验的方法
一、载体试验
二、悬浮试验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血清学试验
第一节 凝集试验
一、试剂准备
二、几种常用的凝集试验
第二节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第三节 间接血凝试验
一、原理
二、优点
三、缺点
四、醛化红细胞的制备
五、间接血凝试验程序
第四节 沉淀试验
一、琼脂凝胶沉淀试验(AGPT)
二、对流免疫电泳(CIEP)
三、火箭免疫电泳(RIE)
第五节 中和试验
一、常规中和试验
二、微量细胞培养中和试验
三、空斑减少试验
第六节 免疫酶技术
一、免疫酶技术的分类
二、免疫酶技术的原理
三、免疫酶技术的条件
四、标记物的制备
五、酶底物的配制
六、检测方法
七、常见免疫酶测定法
第七节 免疫荧光技术
一、IF技术的特点
二、IF技术的必备条件
三、荧光抗体的制备
四、荧光抗体染色法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免疫球蛋白分离及单克隆抗体技术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离技术
一、盐析法
二、离子交换层析法
三、凝胶过滤法
第二节 免疫血清的制备、浓缩及保存
一、免疫血清的制备
二、免疫血清的浓缩
三、免疫血清的保存
第三节 鸡蛋黄IgY的制备与提纯
一、蛋黄的组成及形成
二、IgY的性质
三、IgY的免疫制备
四、IgY的提纯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技术
一、McAb的制备
二、McAb的生产
三、试剂配制
参考文献
中篇 禽病的病理学诊断技术
第十章 尸体剖检技术
第十一章 眼观病理标本的制作技术
第十二章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第十三章 常见禽病的尸体剖检诊断
下篇 常见禽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
第十四章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第十五章 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
第十六章 其他微生物病的实验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