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建筑蒸发冷却中的自然调和原理
1.2.l热环境的自然调和原理
1.2.2 自然调和的条件
1.2.3 基于自然调和原理的建筑蒸发冷却
1.3 建筑蒸发降温的研究体系
1.4 建筑淋水蒸发冷却研究
1.4.1 实验研究
1.4.2 理论研究
1.5 贴附蓄水材料的蒸发冷却研究
1.6 存在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围护结构蒸发冷却热平衡
2.1 概述
2.2 表面热平衡方程与广义综合温度模型
2.3 广义综合温度
2.3.1 广义综合温度
2.3.2 三种综合温度的差别
2.3.3 广义综合温度的几个影响因素
2.4 蒸发换热系数
2.4.1 湿空气的绝对含湿量
2.4.2 用Lewis关系引证蒸发换热系数
2.4.3 IJ的计算与分析
2.4.4 等效成基于温差的蒸发换热系数azh的计算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3章 围护结构贴附水膜的隔热机理与热过程模拟
3.1 概述
3.2 水膜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3.3 围护结构贴附水膜的综合反应
3.3.1 水膜与表面有空气层
3.3.2 水膜贴附不透明表面
3.3.3 水膜贴附半透明材料表面
3.4 围护结构贴附水膜的综合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
3.5 围护结构贴附水膜的热过程模型
3.5.1 水膜蒸发冷却的数学模型
3.5.2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3.5.3 数值计算的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多孔构造蓄水后的周期性热湿迁移模型
4.1 概述
4.2 蒸发过程的描述与研究方法
4.3 含湿多孔材料表面蒸发冷却模型
4.4 热物理模型的离散
参考文献
第5章 含湿砂层蒸发冷却过程的模拟
5.1 程序流程图
5.2 软件结构
5.2.1 前处理界面
5.2.2 模拟计算界面
5.2.3 计算结果绘制曲线界面
5.3 模拟结果
5.4 模拟结果分析及实验验证
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蒸发冷却的降雨模型
6.1 概述
6.2 逐时降雨判断
6.2.1 气象数据
6.2.2 判别分析
6.2.3 判断日降雨
6.2.4 逐时降雨判断
6.2.5 结论
6.3 逐月降雨量随机模拟
6.3.1 月降雨量统计分析
6.3.2 模型的确定
6.3.3 结论
6.4 逐日、逐时降雨量的分配
6.4.1 分布拟合
6.4.2 日降雨量确定
6.4.3 逐时降雨量确定
6.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蒸发冷却的热湿气候风洞动态实验基础
7.1 概述
7.2 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的控制原理
7.2.1 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构造
7.2.2 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的风速控制
7.2.3 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的温度控制
7.2.4 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的湿度控制
7.2.5 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的太阳辐射照度控制
7.2.6 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的降雨量控制
7.2.7 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空调小室的控制
7.2.8 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的控制流程
7.3 典型气候参数的确定方法
7.4 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的热工测试原理
7.4.1 温湿度测试原理
7.4.2 表面辐射照度的测量
7.4.3 传热热流的测量
7.4.4 蒸发量的测量
7.5 热湿气候风洞中种植屋面当量热阻的实验研究
7.5.1 测试对象
7.5.2 测试原理
7.5.3 测试环境及工况
7.5.4 测试结果
7.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围护结构贴附水膜的热工实验
8.1 概述
8.2 玻璃采光顶的主要节能措施
8.2.1 合理选用新型玻璃
8.2.2 设置可控隔热幕帘
8.2.3 采用流水结构
8.3 公共建筑透明围护结构贴附水膜热工实验
8.3.1 实验概况
8.3.2 测试内容
8.3.3 测试结果
8.3.4 结论
8.4 居住建筑透明围护结构贴附水膜热工实验
8.4.1 实验概况
8.4.2 测试结果
8.4.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透水砖导热系数的测定
9.1 材料导热系数的物理性质
9.2 测试原理
9.3 试验系统
9.4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9.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广义综合温度计算程序
附录2 建筑外表面贴附水膜蒸发冷却热过程计算程序
附录3 含湿砂层蒸发冷却过程温湿度分布计算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