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震区及地震概况
第一节 震区的区域概况
一、区域基本情况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三、人文地理概况
第二节 地震概况
一、地震形成的宏观背景
二、地震形成机理
三、地震主要参数
四、余震
五、地震影响
第三节 地震灾害概况
一、地震灾情发生区域
二、人员伤亡
三、物质环境破坏
四、经济损失
五、文化损失
六、精神损失
七、次生灾害
第二章 预防与预警
第一节 预防与准备
一、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二、工程设防
三、工作机构
四、避险基础设施建设
五、应急物资储备
六、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七、宣传教育和演练
第二节 监测与预警
一、地震监测设施建设和监测环境保护
二、震前预测和预报
三、应急响应
四、余震和次生灾害的监测和预报
第三章 决策指挥
第一节 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及行动
一、国家及有关职能部门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二、四川省的应急指挥体系及应急行动
三、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部队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第二节 应急指挥机构运转的基本情况
一、应急指挥部的基本决策指挥方式
二、科技机构和专家参与决策指挥
三、重大决策指挥的主要方面
第三节 对应急决策指挥体系的思考
一、纵向上各级指挥机构职权责问题
二、横向上指挥机构的协调联动问题
三、应急信息支持系统问题
四、决策咨询系统作用问题
第四章 生命救援
第一节 基层组织与民众的自救与互救
一、应急状态下基层组织的自救与互救
二、在“孤岛”状态下基层组织的自救
三、民众的自救互救
第二节 各方面力量参与救援
一、各方面力量的动员与进入
二、武装力量的救援组织与行动
三、专业救援队伍的救援
四、其他力量的救援
第三节 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各种救援力量及其作用
二、民众自救及其自救能力提升
三、各种救援力量动员和进入的机制
第五章 转移安置
第一节 人员应急转移
一、人员应急转移的基本情况
二、应急疏散转移行动的前沿指挥机构
三、军地联手解救转移被困群众
四、重灾区群众的多路径多方式转移
五、避免次生灾害的人员转移
第二节 过渡安置
一、灾民安置的基本概况
二、灾民安置的主要模式
第三节 转移安置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转移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过渡安置中的问题
第四节 转移安置的制度供给
一、转移安置中的法律问题
二、转移安置中涉及的保险赔偿制度供给
三、安置中的对口支援制度安排
第六章 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心理救助
第一节 医疗救治
一、震后医疗救治面临的情况
二、应急医疗救援指挥体系的建立
三、伤员转送
四、各地医院应急抢救
五、医疗救治队伍情况
六、对医疗救援指挥体系的思考
第二节 卫生防疫
一、卫生防疫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二、地震发生后卫生防疫实施情况
三、卫生防疫应急处置实施效果
四、对完善防疫应急体系的思考
第三节 心理救助
一、灾区群众对心理救助的需求
二、心理救助的组织与实施
三、关于心理救助体系的思考
第七章 生命线恢复与堰塞湖处置
第一节 生命线恢复
一、震前的交通、通信与电力状况
二、汶川地震对交通、通信与电力的破坏
三、生命线中断对救灾的影响及恢复所面临的困难
四、恢复交通、通信与电力的应急处置
五、抢通生命线的力量配置和参与机制
第二节 堰塞湖应急处置
一、灾区堰塞湖的形成及概况
二、堰塞湖的应急处置
三、唐家山堰塞湖的应急处置
四、对唐家山堰塞湖处置的总结
第八章 非政府力量的参与
第一节 非政府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一、非政府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概况
二、对汶川特大地震非政府力量参与抗震救灾的基本评价
第二节 非政府力量的类别与组织
一、公民志愿者
二、企业志愿者
三、民间组织
第三节 志愿者参与抗震救灾的分析和思考
一、志愿者参与抗震救灾的特点
二、关于规范志愿服务的思考
……
第九章 危机沟通和媒体控制
第十章 基本经验、主要教训及对策建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