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4
作者:方卫平 (编者)
出版:希望出版社 2009.9
页数:714
定价:100.00 元
ISBN-13:9787537945264
ISBN-10:7537945268
去豆瓣看看 新景观 大趋势
儿童文学三题
从小处往大里说
加油啊,网络“童话族”
《狼来了》与《三声枪响》的比较研究
20世纪美国精神分析学对童话文学的新阐释
一面解读儿童诗的哈哈镜
文化研究:切入儿童文学的一种视野
综合的潮流模糊的倾向
喜剧性:儿童天性的张扬
论“成长小说”
关于Fantasy一词的比较研究
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性跨越
从口水吐向安徒生到《哈利·波特》热
凄美的深潭:“低龄化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的颠覆
中国儿童文学推广的现状及相关策略
儿童文学与课程资源
边缘性与香港儿童文学中的“香港生活”
我像走进夏目的家园
从性别角色模式化到主观性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形象
童年“正在发育”
心灵的守望和诗性的飞翔
生命的欢歌
论科幻小说的概念
从“小主人”到“小闯将”的文学迁变
林格伦儿童文学的经典性与现代性
与童年对话
我看儿童文学
亲近或逃离:审视中国女性儿童文学中
“母亲的女儿”与母亲的关系
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生期的审美困境
对安徒生的再认识
一个不安的精神世界
安徒生童话中的仪式原型
关于20世纪末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
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动物形象塑造视角研究
儿童文学叙事中的权力与对话
对儿童图书“市场分级”的探讨
台湾儿童阅读的历程
安徒生在中国
互文性透视下的儿童文学后现代景观
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
论人类文学大系统的分类结构
美丽的“误解”无意的“策略”
网络儿童文学的正负文化价值透视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思考
中国幻想小说的叙事模式
回归“成人式”及其他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童话叙事中的性别问题:社会符号学的视角
新世纪儿童诗的诗学与美学追求
少儿散文:寂寞中的美丽花朵
见证1999-2007:图画书在中国
滑稽模仿在图画书中的运用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儿童读物的出版与阅读
期刊史上的童话:“《童话大王》现象”解析
童年的秘密与成长
哈利·波特现象思考
儿童精神发生学对儿童教育、儿童文学的影响
儿童文学语境下梦的叙事形式
论中国儿童文学的后现代和产业化问题
论一个可能的儿童文学学派
台湾儿童文学学术发展情况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论国内外儿童文学评奖与图书馆系统的关系
动画片《史莱克》系列中的戏仿
运用及物性理论分析童话《丑小鸭》
《哈利·波特》与主体间性哲学
方卫平,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学术丛刊《中国儿童文化》主编、《中国儿童文学》编委、意大利《教育史与儿童文学》(History of Educatior and Childrens Literature)杂志国际学术委员、马来西亚《孩子》杂志教育顾问;出版的专著有《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儿童文学的审美走向》、《无边的魅力》、《童年·文学·文化——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论集》、《方卫平儿童文学理论文集》(共四卷)等十余种。
新景观大趋势、儿童文学三题、从小处往大里说、加油啊,网络“童话族”、《狼来了》与《三声枪响》的比较研究、20世纪美国精神分析学对童话文学的新阐释、一面解读儿童诗的哈哈镜、文化研究:切入儿童文学的一种视野、综合的潮流模糊的倾向、喜剧性:儿童天性的张扬、论“成长小说”、关于Fantasy一词的比较研究、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性跨越、从口水吐向安徒生到《哈利·波特》热、凄美的深潭:“低龄化写作”对传统儿童文学的颠覆、中国儿童文学推广的现状及相关策略和儿童文学与课程资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