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摄影构图美学
1.1 摄影不等于照相
1.2 创造的艺术——摄影构图
1.3 构图传递的信息
1.3.1 传递一个信息
1.3.2 述说——个故事
1.3.3 传达一种氛围
1.3.4 表达一种情绪
1.4 观察周围的世界
1.4.1 养成观察的习惯
1.4.2 学会怎样观察
第2章 镜头的实战运用
2.1 摄影者的第三只眼——镜头
2.1.1 镜头焦距与视角
2.1.2 数码单反镜头的等效焦距
2.2 中焦镜头
2.2.1 标准镜头还原人眼透视
2.2.2 肖像镜头
2.3 广角镜头
2.3.1 拍摄宽阔画面
2.3.2 利用广角镜头制造纵深感
2.3.3 利用广角镜头的透视变形
2.4 长焦镜头
2.4.1 拉近和放大被摄物
2.4.2 制造浅景深拍摄
2.4.3 压缩效果
2.5 微距镜头
2.5.1 放大微小事物
2.5.2 控制景深
构图欣赏与学习
第3章 构图的经验与设计基础
3.1 构图就是减法
3.1.1 减法构图
3.1.2 减法的技巧
3.2 尝试不同的画幅拍摄
3.2.1 横画幅
3.2.2 竖画幅
3.2.3 方画幅
3.2.4 画幅的选择
3.3 构图的视觉心理
3.3.1 黄金分割
3.3.2 人眼观察时的视觉习惯
3.3.3 平衡与比重
3.3.4 对称与重复
3.4 对比
3.4.1 利用差异进行对比
3.4.2 大小对比
3.4.3 明暗对比
3.4.4 颜色对比
3.4.5 虚实对比
3.4.6 形状对比
3.4.7 感觉和思想对比
3.5 了解透视
3.5.1 线性透视
3.5.2 汇聚线构图
3.5.3 近大远小
3.5.4 空间透视
3.6 改变摄影角度
3.6.1 平拍
3.6.2 仰拍
3.6.3 俯拍
3.7 打破常规
构图欣赏与学习
第4章 摄影构图中视觉元素
4.1 点
4.1.1 单一点
4.1.2 如何在画面中安排点
4.1.3 多点
4.2 线条
4.2.1 寻找线条
4.2.2 水平线
4.2.3 垂直线
4.2.4 斜线与对角线
4.2.5 放射线
4.2.6 曲线
4.2.7 视线
4.3 形状轮廓
4.3.1 几何形状
4.3.2 不规则形状
4.3.3 轮廓
4.4 表现物体质感
4.4.1 选择怎样的光线表
4.4.2 用特写表现质感
4.5 图案
4.5.1 形式上的重复排列
4.5.2 寻找节奏与韵律
4.6 明暗与基调
4.6.1 明和暗的造型作用
4.6.2 高调与低调
4.7 色彩
4.7.1 认识色彩的属性
4.7.2 色彩的情绪表达
4.7.3 色彩的关系
4.7.4 黑与白
构图欣赏与学习
第5章 安排画面空间与时间
5.1 设计
5.2 安排主体与宾体
5.2.1 主体与宾体
5.2.2 主体与宾体呼应
5.3 前景与背景
5.3.1 什么是前景
5.3.2 前景的作用
5.3.3 什么是背景
5.3.4 选择简洁的背景
5.4 特殊前景i框景
5.4.1 框中框
5.4.2 设计框景
5.5 注意画面留白
5.5.1 设计留白空间
5.5.2 留白与意境
5.6 留心画面里的“视线”
5.7 时间
5.7.1 瞬间
5.7.2 清晰与模糊
构图欣赏与学习
第6章 光线与构图
6.1 光线在构图中的作用与意义
6.2 光线的性质
6.2.1 硬光
6.2.2 软光
6.3 光线的方向
6.3.1 顺光
6.3.2 45°侧光
6.3.3 90°侧光
6.3.4 逆光
6.3.5 侧逆光
6.4 时段与光影
6.4.1 晨昏黄金光线
6.4.2 夜晚摄影
构图欣赏与学习
第7章 数码构图
7.1 数码时代的构图
7.2 二次构图——裁剪
7.2.1 裁剪改变画幅
7.2.2 突出局部
7.2.3 旋转裁剪
7.2.4 方画幅裁剪
7.2.5 长画幅裁剪
7.3 制作全景影像
7.3.1 利用软件将多张照片拼接
7.3.2 拍摄全景影像的注意事项
7.4 彩色照片转黑白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