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非均衡金融
作者:易秋霖 (作者)
出版:经济管理 2004.10
页数:324
定价:38.00 元
ISBN-10:7801627857
ISBN-13:9787801627858
去豆瓣看看 第1章 导论
一、中国非市场金融体系的产生与演变
(一) 1978年之前:中国金融作为财政体系的一部分
(二) 1979~1997年:中国非市场金融体系的建立
(三) 1998年之后:中国金融体系开始市场化转型
(四) 中国金融改革滞后——一种新解释
二、非市场化:中国金融非均衡之源
(一) 均衡
(二) 均衡的实现
(三) 非均衡
(四) 非瓦尔拉斯均衡
(五) 非均衡的产生
(六) 非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均衡是更经常的现象
三、文献述评
四、《中国的非均衡金融》的创新、研究方法及结构
(一) 研究的问题
(二)《中国的非均衡金融》的创新
(三) 研究方法
(四)《中国的非均衡金融》结构
第2章 中国金融市场非均衡状况
一、信贷市场非均衡状况
(一) 信贷市场非均衡状况:经验事实
(二) 信贷市场非均衡状况:计量分析
(三) 信贷市场非均衡的特点
(四) 不同需求者之间信贷配给差异的原因
二、外汇市场非均衡状况
三、证券市场非均衡状况
(一) 限量发售认购抽签表方式
(二) 无限量发售申请表方式
(三) 与银行储蓄存单挂钩发行方式
(四) 全额预缴款方式
(五) 上网竞价方式
(六) 上网定价方式
(七) 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方式
第3章 中国金融非均衡原因分析
一、价格控制
(一) 利率控制
(二) 汇率控制
(三) 股价控制
二、数量控制
(一) 信贷市场数量控制
(二) 外汇市场数量控制
(三) 证券市场数量控制
三、企业与银行非利润最大化经营行为
(一) 非利润最大化(非成本最小化)导致非均衡
(二) “超贷”与“惜贷”
(三) 预算软约束与信贷软约束的原因
第4章 金融非均衡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信贷市场非均衡的影响
(一) 对需求者与供给者的影响
(二) 不良贷款
(三) 储蓄增长
(四) 经济货币化与金融深化
(五) 中国独特的金融深化之路——复合非均衡下的金融深化
(六) 金融效率
二、外汇市场非均衡的影响
(一) 汇率或人民币币值
(二) 信贷计划
(三) 外汇储备
三、证券市场非均衡的影响
第5章 金融非均衡对中国经济体系的影响
一、金融非均衡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一) 中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二) 中国信贷市场非均衡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三) 中国外汇市场非均衡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四) 中国股票市场非均衡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二、金融非均衡下化解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政策之效应
(一) 通货膨胀
(二) 通货紧缩
三、金融非均衡与经济增长
第6章 市场化:中国金融从非均衡到均衡之路
一、信贷市场
二、外汇市场
三、证券市场(股票市场)
附录1 名词解释
附录2 计量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
附表
表1.1.1 1997年主要商业性金融机构产权中国有独资比例
表1.1.2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存款份额
表1.1.3 国有银行政策性贷款
表1.1.4 1985~1996年金融机构信贷资源流向
表1.1.5 中国金融机构各年的准备金率与备付金率(%)
表1.1.6 部分发达国家准备金率(%)
表1.1.7 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评估
表1.1.8 1997年中国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状况
表1.1.9 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化进程
表2.1.1 部分年份贷款增量: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对比
表2.1.2 1987-2002年银行间拆借成交额(亿元)
表2.1.3 1995~1999年农户借贷资金来源构成(%)
……
附图
易秋霖,004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金融市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企业理论等。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报刊发表经济分析与评论一百余篇。
《中国的非均衡金融》具体分析了中国信贷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非均衡的状况、原因、非均衡对金融体系与经济体系的影响,以及实现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转变的路径(政策)。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