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责任

案例索引/1
法规索引/1
导论/1
上编 产品缺陷类型与认定
第一章 产品设计缺陷类型与认定/3
第一节 产品设计缺陷类型/3
典型案例类型/3
相关条文比较/6
新法理解与适用/8
(一)原材料、零部件设计缺陷/9
(二)构造设计缺陷/10
(三)其他工艺设计缺陷/11
案例新解/12
第二节 产品设计缺陷的认定与证明/14
典型案例类型/14
相关条文比较/17
新法理解与适用/21
(一)产品设计缺陷的认定方法/21
(二)产品设计缺陷的举证责任/25
案例新解/25
第二章 产品制造缺陷类型与认定/26
第一节 产品制造缺陷类型/26
典型案例类型/26
相关条文比较/32
新法理解与适用/37
(一)材料、部件制造缺陷/38
(二)制造工艺缺陷/38
案例新解/40
第二节 产品制造缺陷的认定与证明/41
典型案例类型/41
相关条文比较/46
新法理解与适用/52
(一)产品制造缺陷的认定方法/52
(二)产品制造缺陷的举证责任/55
案例新解/56
第三章 产品警示缺陷类型与认定/57
第一节 产品警示缺陷类型/57
典型案例类型/57
相关条文比较/59
新法理解与适用/66
(一)产品警示内容缺陷/67
(二)产品警示方式缺陷/68
案例新解/69
第二节 产品警示缺陷的认定与证明/70
典型案例类型/70
相关条文比较/71
新法理解与适用/72
(一)产品警示缺陷的认定方法/72
(二)产品警示缺陷的举证责任/75
案例新解/76
第四章 产品营销缺陷类型与认定/78
第一节 产品营销缺陷类型/78
典型案例类型/78
相关条文比较/81
新法理解与适用/86
(一)运输、储存缺陷/86
(二)售后警示缺陷/87
(三)召回缺陷/88
案例新解/89
第二节 产品营销缺陷的认定与证明/91
典型案例类型/91
相关条文比较/92
新法理解与适用/97
(一)产品营销缺陷的认定方法/97
(二)产品营销缺陷的举证责任/100
案例新解/100
下编 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与承担
第五章 产品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当事人/105
第一节 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105
典型案例类型/105
相关条文比较/106
新法理解与适用/108
(一)自然人被侵权人/108
(二)自然人被侵权.&-kL亡时其近亲属/109
(三)自然人被侵权人死亡时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
费等合理费用的人/110
(四)单位被侵权人/110
(五)单位被侵权人分立、合并时承继其权利的单位/110
案例新解/111
第二节 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主体/112
典型案例类型/112
相关条文比较/120
新法理解与适用/130
(一)生产者/130
(二)销售者/133
(三)特定物品提供者与产品责任主体认定/138
案例新解/142
第六章 产品侵权责任形态/146
第一节 产品责任主体内部的侵权责任形态/146
典型案例类型/146
相关条文比较/151
新法理解与适用/155
(一)替代责任/155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156
(三)连带责任/160
(四)补充责任/161
案例新解/162
第二节 产品责任主体与非产品责任主体间的责任形态/164
典型案例类型/164
相关条文比较/166
新法理解与适用/172
(一)产品责任主体对非产品责任主体的替代责任/172
(二)产品责任主体与非产品责任主体之间的不真
正连带责任/172
(三)产品责任主体与非产品责任主体之间的补充责任175
案例新解/177
第七章 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范围与给付/179
第一节 财产损失与赔偿/179
典型案例类型/179
相关条文比较/184
新法理解与适用/190
(一)侵害人身权造成的财产损失与赔偿/190
(二)侵害财产权造成的财产损失与赔偿/193
案例新解/195
第二节 精神损害与赔偿/198
典型案例类型/198
相关条文比较/201
新法理解与适用/203
(一)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203
(二)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规则/205
(三)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206
案例新解/206
第三节 惩罚性损害赔偿/208
典型案例类型/208
相关条文比较/208
新法理解与适用/209
(一)惩罚性赔偿责任构成要件/209
(二)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确定/210
案例新解/210
第四节 损害赔偿原则与赔偿金的给付/211
典型案例类型/211
相关条文比较/213
新法理解与适用/214
(一)损害赔偿原则/214
(二)赔偿金的支付方式/216
(三)侵权损害赔偿与行政罚款、罚金/217
案例新解/217
第八章 产品侵权责任减免事由/219
第一节 《产品质量法》规定的免责事由/219
典型案例类型/219
相关条文比较/220
新法理解与适用/221
(一)生产者的免责事由/221
(二)销售者的免责事由/223
案例新解/223
第二节 其他责任减免事由/224
典型案例类型/224
相关条文比较/228
新法理解与适用/229
(一)受害人过错/229
(二)第三人过错/230
(三)符合强制标准/231
(四)不可抗力/232
(五)诉讼时效届满/232
案例新解/232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节录)/234
法规索引/1
导论/1
上编 产品缺陷类型与认定
第一章 产品设计缺陷类型与认定/3
第一节 产品设计缺陷类型/3
典型案例类型/3
相关条文比较/6
新法理解与适用/8
(一)原材料、零部件设计缺陷/9
(二)构造设计缺陷/10
(三)其他工艺设计缺陷/11
案例新解/12
第二节 产品设计缺陷的认定与证明/14
典型案例类型/14
相关条文比较/17
新法理解与适用/21
(一)产品设计缺陷的认定方法/21
(二)产品设计缺陷的举证责任/25
案例新解/25
第二章 产品制造缺陷类型与认定/26
第一节 产品制造缺陷类型/26
典型案例类型/26
相关条文比较/32
新法理解与适用/37
(一)材料、部件制造缺陷/38
(二)制造工艺缺陷/38
案例新解/40
第二节 产品制造缺陷的认定与证明/41
典型案例类型/41
相关条文比较/46
新法理解与适用/52
(一)产品制造缺陷的认定方法/52
(二)产品制造缺陷的举证责任/55
案例新解/56
第三章 产品警示缺陷类型与认定/57
第一节 产品警示缺陷类型/57
典型案例类型/57
相关条文比较/59
新法理解与适用/66
(一)产品警示内容缺陷/67
(二)产品警示方式缺陷/68
案例新解/69
第二节 产品警示缺陷的认定与证明/70
典型案例类型/70
相关条文比较/71
新法理解与适用/72
(一)产品警示缺陷的认定方法/72
(二)产品警示缺陷的举证责任/75
案例新解/76
第四章 产品营销缺陷类型与认定/78
第一节 产品营销缺陷类型/78
典型案例类型/78
相关条文比较/81
新法理解与适用/86
(一)运输、储存缺陷/86
(二)售后警示缺陷/87
(三)召回缺陷/88
案例新解/89
第二节 产品营销缺陷的认定与证明/91
典型案例类型/91
相关条文比较/92
新法理解与适用/97
(一)产品营销缺陷的认定方法/97
(二)产品营销缺陷的举证责任/100
案例新解/100
下编 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与承担
第五章 产品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当事人/105
第一节 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105
典型案例类型/105
相关条文比较/106
新法理解与适用/108
(一)自然人被侵权人/108
(二)自然人被侵权.&-kL亡时其近亲属/109
(三)自然人被侵权人死亡时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
费等合理费用的人/110
(四)单位被侵权人/110
(五)单位被侵权人分立、合并时承继其权利的单位/110
案例新解/111
第二节 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主体/112
典型案例类型/112
相关条文比较/120
新法理解与适用/130
(一)生产者/130
(二)销售者/133
(三)特定物品提供者与产品责任主体认定/138
案例新解/142
第六章 产品侵权责任形态/146
第一节 产品责任主体内部的侵权责任形态/146
典型案例类型/146
相关条文比较/151
新法理解与适用/155
(一)替代责任/155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156
(三)连带责任/160
(四)补充责任/161
案例新解/162
第二节 产品责任主体与非产品责任主体间的责任形态/164
典型案例类型/164
相关条文比较/166
新法理解与适用/172
(一)产品责任主体对非产品责任主体的替代责任/172
(二)产品责任主体与非产品责任主体之间的不真
正连带责任/172
(三)产品责任主体与非产品责任主体之间的补充责任175
案例新解/177
第七章 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范围与给付/179
第一节 财产损失与赔偿/179
典型案例类型/179
相关条文比较/184
新法理解与适用/190
(一)侵害人身权造成的财产损失与赔偿/190
(二)侵害财产权造成的财产损失与赔偿/193
案例新解/195
第二节 精神损害与赔偿/198
典型案例类型/198
相关条文比较/201
新法理解与适用/203
(一)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203
(二)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规则/205
(三)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206
案例新解/206
第三节 惩罚性损害赔偿/208
典型案例类型/208
相关条文比较/208
新法理解与适用/209
(一)惩罚性赔偿责任构成要件/209
(二)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确定/210
案例新解/210
第四节 损害赔偿原则与赔偿金的给付/211
典型案例类型/211
相关条文比较/213
新法理解与适用/214
(一)损害赔偿原则/214
(二)赔偿金的支付方式/216
(三)侵权损害赔偿与行政罚款、罚金/217
案例新解/217
第八章 产品侵权责任减免事由/219
第一节 《产品质量法》规定的免责事由/219
典型案例类型/219
相关条文比较/220
新法理解与适用/221
(一)生产者的免责事由/221
(二)销售者的免责事由/223
案例新解/223
第二节 其他责任减免事由/224
典型案例类型/224
相关条文比较/228
新法理解与适用/229
(一)受害人过错/229
(二)第三人过错/230
(三)符合强制标准/231
(四)不可抗力/232
(五)诉讼时效届满/232
案例新解/232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节录)/234
陈璐,女,湖南大学法学院讲师。2001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200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从杨立新教授,2004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自2004年以来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四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文两篇;担任《合同法判例与学说》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参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等国家规划教材三部;参加司法部项目“人格权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类型侵权行为法研究’’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医疗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
丛书主编简介:
杨立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自1975年开始从事民事审判工作,1980年起研修民商法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侵权行为法、人格权法、债法、物权法和亲属法领域有深入研究,著有《侵权法论》(已出第三版)、《人身权法论》(已出第三版)、《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1-8集)等专著60余部,主编《侵权责任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疑难民事纠纷司法对策》(1-14集)等著作、教材7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法学论文500余篇。
丛书主编简介:
杨立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自1975年开始从事民事审判工作,1980年起研修民商法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侵权行为法、人格权法、债法、物权法和亲属法领域有深入研究,著有《侵权法论》(已出第三版)、《人身权法论》(已出第三版)、《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1-8集)等专著60余部,主编《侵权责任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疑难民事纠纷司法对策》(1-14集)等著作、教材7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法学论文500余篇。
《产品责任》全面分析了产品设计缺陷、制造缺陷、警示缺陷、营销缺陷等具体侵权类型,精选50个典型的产品侵权案例,从新法的视角重新解读法院判决;同时例举并比较了相关法律依据,对侵权责任法的理解适用和赔偿责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