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作者:范愉|主编:曾宪义//王利明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 2012.6
页数:278
版本:2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300158006
ISBN-10:7300158005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纠纷解决与非诉讼程序(ADR)基本原理
第一节 纠纷解决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纠纷及其构成
二、纠纷解决及其过程
三、社会控制与纠纷解决机制
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节 非诉讼程序(ADR)的概念与类型
一、非诉讼程序(ADR)的概念与特征
二、非诉讼程序(ADR)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非诉讼程序的功能与价值
一、诉讼的功能及固有局限性
二、非诉讼程序的功能
三、非诉讼程序的正当性
四、非诉讼程序的目标与评价标准
五、当代ADR的两大基本价值取向
六、非诉讼程序与法治
第四节 纠纷解决研究与非诉讼程序(ADR)课程
一、纠纷解决研究
二、纠纷解决理论及其与法学的关系
三、纠纷解决实务研究与非诉讼程序课程
第二章 非诉讼程序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非诉讼程序的历史渊源
一、传统型非诉讼程序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非诉讼程序
三、当代新型ADR-以美国为典型
第二节 ADR运动与非诉讼程序的发展
一、影响非诉讼程序发展的社会因素
二、当代司法改革与ADR运动
三、当代世界各国非诉讼程序的发展
第三节 部分国家非诉讼程序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一、美国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二、英国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三、德国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四、日本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五、澳大利亚ADR的发展格局与模式
第三章 非诉讼程序与纠纷解决实务
第一节 非诉讼程序的多元模式
一、非诉讼程序的功能及类型
二、调解的四种模式
三、ADR的基本方式及混合方式
第二节 谈判(协商)
一、谈判(协商)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二、谈判(协商)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程序
三、谈判(协商)的策略和方法
四、谈判(协商)的原则和行为规范
第三节 调解
一、调解的概念、特征与原则
二、调解的主要分类
三、调解人行为规范与调解技巧
四、调解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 仲裁
一、仲裁的概念和特征
二、仲裁的形式和应用范围
三、仲裁的程序
四、仲裁的基本原则与局限性
……
第四章 非诉讼程序法·非诉讼程序与司法程序的衔接
第五章 我国主要非诉讼程序
第六章 专门性纠纷解决机制
参考书目
范愉,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1987年),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法学博士(1995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等校访问学者(2005年至2006年)。
曾在西藏大学、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培训中心等单位工作,目前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比较法学、纠纷解决,以及比较司法制度和比较民事诉讼法等。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非诉讼程序(ADR)教程(第2版)》自2002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全国一些法学院系和实务部门的重视,被选用为教学和培训教材,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一些理论知识需要更新或补充,一些主要的纠纷解决制度(如劳动争议裁决、交通事故处理、人民调解等)已发生了变动,因此,笔者此次对其进行了整体性修订,新增或修改的内容占全书的90%以上,并部分吸收了笔者近年来的一些学术成果。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