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组成量度一、物质的量浓度二、质量浓度三、质量分数四、体积分数五、分子浓度第二节 溶液的渗透压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第一节 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一、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二、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常数三、解离度¨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一、酸碱的概念二、酸碱反应的实质三、共轭酸碱解离常数的关系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二、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第四节 缓冲溶液一、缓冲溶液组成及其作用机理二、缓冲溶液pH的计算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四、缓冲溶液的配制五、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第三章 胶体和乳状液第一节 分散系第二节 溶胶一、溶胶的光学性质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三、溶胶的电学性质四、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第三节 高分子溶液一、高分子溶液的特性二、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一、表面活性剂二、乳状液第五节 凝胶一、凝胶的分类二、凝胶的主要性质第四章 氧化还原和电极电势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一、氧化与还原二、氧化数三、氧化还原电对第二节 电极电势一、原电池二、电极电势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第三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一、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第五章 配位化合物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一、配合物的定义二、配合物的组成三、配合物的命名四、配合物的几何异构现象第二节 配位平衡一、配位平衡常数二、配位平衡的移动三、稳定常数的应用第三节 螯合物一、螯合物的概念二、影响螯合物稳定的因素第四节 配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概论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一、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排布规律二、碳原子的结构及轨道的杂化三、共价键的类型四、共价键的属性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七章 烃第一节 烷烃一、烷烃的结构特点及性质预测二、烷烃的卤代反应三、自由基抑制剂在医学中的意义第二节 烯烃一、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预测二、烯烃的化学反应第三节 炔烃和二烯烃一、炔烃的结构特征和性质预测二、炔烃的化学反应三、共轭二烯烃第四节 脂环烃——环结构与稳定性一、脂环烃的分类二、小环烃的化学特性三、环烷烃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四、小环烃开环反应在医学中的意义五、环己烷的优势构象第五节 芳香烃一、苯的同系物及其命名二、苯的结构与稳定性三、苯及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四、一元取代苯的定位规律五、稠环芳烃第八章 对映异构一、物质的旋光性二、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三、手性药物及其生物活性第九章 卤代烷——诱导效应、亲核取代一、卤代烷的分类二、卤代烷的结构特点及性质预测三、卤代烷的化学反应四、取代反应在医学中的意义第十章 醇酚醚第一节 醇一、醇的分类二、醇的物理性质三、醇的结构特点及性质预测四、醇的化学性质五、邻二醇的特性第二节 酚一、酚的分类和命名二、酚的结构特点及性质预测三、化学性质第三节 醚一、醚的分类和命名二、醚的化学性质第十一章 醛和酮——亲核加成一、醛和酮的分类二、醛和酮的结构特点及性质预测三、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第十二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亲核取代反应第一节 羧酸一、分类二、羧酸的结构特点及性质预测三、羧酸的化学反应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一、羧酸衍生物的命名二、羧酸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及性质预测三、羧酸衍生物的化学反应第十三章 取代羧酸一、羟基酸二、羰基酸三、氨基酸第十四章 糖类化合物第一节 单糖一、单糖的结构二、单糖的性质三、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第二节 双糖一、双糖的分类、结构与性质二、重要的双糖第三节 多糖第十五章 胺类化合物和生物碱一、胺的分类和命名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四、季铵盐和季铵碱五、生物碱简介第十六章 杂环化合物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二、六元杂环三、五元杂环四、稠杂环化合物第十七章 脂类第一节 油脂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通式二、油脂的性质第二节 甾族化合物一、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二、重要的甾族化合物医用化学实验第一节 溶液基本性质的验证实验一溶液的配制和稀释实验二缓冲溶液及其pH的测定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定性检验实验一醇、酚官能团的检验实验二醛、酮官能团的检验实验三糖的检验第三节 综合性实验实验一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附录附录一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S1)附录二 无机酸、碱在水中的电离常数(298K)附录三 标准电极电势表(291~298K)附录四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93~298K,I=0)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