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神经生理学的任务一、神经生理学及其任务二、神经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第二节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神经生理学动物实验方法二、神经生理学的现代研究方法三、神经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第三节 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一、神经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二、神经生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三、中医与神经生理学第二章 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二、神经元的分类第二节 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特点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三、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系统疾病第三节 神经细胞物质转运和轴浆运输一、神经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二、物质跨血一脑屏障转运三、神经元的轴浆运输第四节 神经元的生物电现象一、神经元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二、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三、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四、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第五节 神经的营养作用和神经营养因子一、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二、神经营养因子第三章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第一节 突触传递一、突触的种类与结构二、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三、神经一骨骼肌接头的结构与兴奋传递四、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第二节 反射与反射中枢一、反射的分类二、反射中枢与临床常用的几种反射第三节 神经中枢的相互联系一、神经中枢的联系二、神经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第四章 神经递质与神经肽第一节 神经递质和受体一、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二、受体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及受体一、乙酰胆碱二、儿茶酚胺三、5一羟色胺四、组胺五、氨基酸类六、气体分子第三节 神经肽一、神经肽的概述二、几种重要神经肽的生理作用第五章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第一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感觉类型和感受器二、感觉信息的编码三、感觉的一般规律四、感觉的空间辨别和对比五、感受器与腧穴的相关研究第二节 视觉一、视觉信息的感受与传递二、视觉中枢对视觉信息的综合处理第三节 听觉一、听觉信息的感受与传递二、听觉中枢的信息传递与整合第四节 嗅觉一、嗅感受器与嗅觉生理特性二、嗅觉中枢及其对信息的整合作用三、嗅觉受体及其信号转导第五节 味觉一、味觉感受器与味质二、味觉中枢及其对信息的整合作用三、味觉信号转导第六节 平衡感觉一、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及适宜刺激二、前庭器官的功能三、平衡觉中枢的信息传递与整合第七节 触压觉一、触压觉感受器二、躯体感觉皮层与触压觉第六章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一节 躯体运动一、运动的类型二、控制运动的主要中枢神经结构第二节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调节 躯体运动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二、脊髓反射三、支配四肢运动的脊髓环路第三节 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脑干下行系统二、脑干对姿势的调节三、脑干网状结构对躯体运动和姿势的调节四、中枢前庭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姿势的调节第四节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小脑功能的结构基础二、小脑在调节 躯体运动和运动学习中的作用第五节 基底神经节 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基底神经节 是调节 躯体运动的结构基础二、基底神经节 对躯体运动的作用第六节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大脑皮层调节 躯体运动的结构基础二、初级运动皮层对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三、次级运动区对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四、后顶叶皮层对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第七章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 的基本环节一、内脏感觉的传人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三、自主神经末梢的兴奋传递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作用二、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作用三、下丘脑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 作用四、新皮层一边缘系统在调节 自主神经功能中的作用第三节 内脏活动的神经反射性调节一、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二、呼吸系统的神经反射性调节 ,三、消化功能活动的反射性调节四、排泄活动的反射性调节第八章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第一节 觉醒和睡眠一、睡眠的两种状态:快眼动睡眠和非快眼动睡眠二、睡眠的分期与生理意义三、与觉醒和睡眠有关的神经结构四、觉醒和睡眠的发生机制五、生物节 律与生物钟第二节 语言和思维功能一、语言功能的三个阶段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第三节 学习与记忆一、记忆的分类二、人类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三、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四、记忆障碍第四节 精神情感活动的脑功能基础一、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是精神情感活动中枢二、精神情感活动失调的脑区改变与调制第九章 神经内分泌第一节 下丘脑与神经内分泌一、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的结构基础二、下丘脑调节 肽第二节 松果体与神经内分泌一、褪黑激素的代谢二、褪黑激素的分泌与调节三、褪黑激素的生理作用第三节 生长的神经内分泌基础一、生长激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二、生长激素分泌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第四节 饮水和摄食调控的神经内分泌基础一、饮水行为的神经内分泌基础二、摄食调控的神经内分泌基础第五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一、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 的环路二、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三、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第十章 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第一节 痛觉的神经组织结构一、感受器及其分类二、痛觉传导通路三、外周组织结构与疼痛的关系第二节 痛觉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一、痛觉、痛反应和痛的测量二、痛觉的产生机制三、痛觉的调制第三节 针刺镇痛的原理一、针刺信息的产生与传人二、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三、与针刺镇痛有关的中枢神经递质第十一章 针灸推拿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第一节 腧穴的结构基础与生理功能一、腧穴的结构基础二、腧穴的生理功能第二节 经络的神经生理基础一、经络现象二、经络实质的假说第三节 经穴-脏腑相关神经生理基础一、经穴一脏腑相关现象二、经穴一脏腑相关机制的研究第四节 针灸对神经一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 作用一、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用二、针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作用三、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作用第十二章 神经的再生与老化第一节 周围神经变性与再生一、Waller变性二、神经再生第二节 中枢神经变性与再生一、脊髓横贯性损伤二、中枢神经轴突再生第三节 神经系统老化一、神经系统老化的表现与特征二、神经系统老化的功能改变三、神经系统老化的机制四、延缓脑老化附录一 神经生理学常用英文缩写与中文对照附录二 神经生理学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主要参考书目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生理学》系统介绍了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在人体功能活动整合调控中的主导作用,以及与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通过神经生理学的学习,可提高学生有关生命科学,特别是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为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教材供本科五年制选修,七年制、八年制、研究生必修。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