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生态与节目创新研究
作者:申启武著
出版: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8.5
丛书:暨南新闻传播学术系列
页数:228
定价:29.80 元
ISBN-13:9787811350234
ISBN-10:7811350238
去豆瓣看看 总序
序
导论 多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创新与节目风格创新
第一章 广播媒介生态
第一节 媒介生态与广播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媒介的生态位策略与广播频率的专业化设置
第三节 媒介竞争与“生态位”的选择
第四节 广播节目市场化的现状及其出路分析
第五节 多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空间与策略
第六节 多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战略
第七节 做大做强,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第二章 广播栏目品牌
第一节 广播栏目品牌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打造栏目品牌所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打造广播栏目品牌的方法与途径
第四节 广播栏目品牌主持人的内涵与特性分析
第五节 个案分析:品牌栏目《庆记茶寮》
第三章 广播新闻节目创新
第一节 广播新闻录播节目的操作技巧
第二节 广播新闻直播节目的运作策略
第三节 连线报道及其运行方式
第四节 热线互动的价值及其有效利用
第五节 “《阳光热线》现象”解读
第六节 在创新与超越中寻求突破
第四章 广播文学节目创新
第一节 广播文学节目选题
第二节 广播文学节目编辑
第三节 广播文学节目的音乐配置
第四节 广播评书的存在价值与小说连播的编辑构想
第五节 广播文学节目创新浅说
第六节 个案分析:《感受(远东朝鲜战争)》的审美解读
第七节 个案分析:《不该忘却的英雄》的编辑思路
第五章 广播节目形态
第一节 广播节目形态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 广播节目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节 广播节目形态演变与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广播节目形态演变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附录
附录一:相关论文
改革?创新·探索·实践——关于广东广播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对话
粤港广播电视传媒竞争与合作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
在竞争中合作:新形势下粤港广电传媒的必然选择
附录二:作者主要获奖节目文本
《感受(远东朝鲜战争)》
不朽的民族魂
不该忘却的英雄
生命的呼唤
春暖千万家
文学的幸运与悲哀——关于影视剧改编名著现象的访谈
参考文献
后记
申启武,安徽五河人,广播电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十多年,2003年10月调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要从事广播理论、实务教学与研究。
主持国务院侨办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粤港广电传媒竞争与合作前景探索”、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理论课题“广播频率专业化的困惑与出路”、横向课题“2005年度中国广播媒体发展研究报告”(部分)等;在《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学术界》、《暨南学报》、《中国广播》等刊物发表广播、电视及文学研究论文40多篇,出版著作《2006-2007中国广播发展研究报告》(副主编),并有论文获“第六届中国广播电视论文奖”三等奖、“第三届安徽广播电视论文奖”二等奖、“第七届广东广播电视论文奖”三等奖;有近二十件广播作品在国家和安徽省广播电视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奖,其中,三件作品分别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2001、2002、2003年度“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一件作品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文艺专家奖”一等奖。
《暨南新闻传播学术系列?广播生态与节目创新研究》为“暨南新闻传播学术系列”之一,对广播生态与节目创新作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广播媒介生态;广播栏目品牌;广播新闻节目创新;广播文学节目创新;广播节目形态等。《暨南新闻传播学术系列·广播生态与节目创新研究》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务实性。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生态资源,广告创收是媒介产业的经济支柱。广告资源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媒介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市场的拓展为广告资源环境的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但并不意味着广告资源环境因此而得到了优化。只有变潜在的受众为实在的受众,让受众自觉不自觉地聚拢在媒介周围,从而吸引客户的广告投放,并且形成一种良性的运行状态,才能真正实现广告资源环境的优化。聚拢受众的前提是媒介的吸引力,而媒介的吸引力则源于精彩实用的媒介内容。因此,媒介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应该以优化受众生态环境为前提。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