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论教育
作者:董方奎,陈夫义 主编
出版:海南出版社 2007.7
页数:416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544319720
ISBN-10:7544319725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欲兴邦必兴学/1
  时代急呼新人才/2
  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4
  科举制之兴衰及出路/7
  今世竞争以智胜,开智在学校/13
  第二章 倡导成立新式学堂/21
  首倡成立京师大学堂及地方学堂/212
  *代拟《总理衙门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26
  兴学校必先兴师范/36
  女学盛国必强/38
  *女学堂试办略章/43
  湖南时务学堂素质教育方案/46
  20世纪初学制及义务教育方案/51
  *论教育当定宗旨/58
  第三章 大学者成才之路/69
  政治教育乃最急务/70
  首倡成立政治学院/71
  大学者成才之路/73
  中西兼举政艺并进/76
  女子高等教育须特别注重的几类学科/79
  学校教育之目的及大学学风/82
  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89
  专门人才应有公共常识/93
  学习必有专攻/98
  学以致用/102
  读几部古书必有益处/104
  对留学生的希望/105
  第四章 基础教育及其课程设置/111
  发展辩论术树立新学风/112
  *作文教学法/113
  水为什么要注重叙事文字/117
  有选择的读经/121
  论外语、伦理、历史的学习/123
  *中学国史教本改造案/127
  地理与历史的关系/130
  生物学力量之伟大/131
  提倡军事体育增强人民体质/134
  禁早婚及强种教育/136
  *美术与生活/139
  美术教育的任务/142
  书法与娱乐、美术/147
  书法的模仿与创造/152
  谈应试教育之危害/154
  少儿教育的两种途径/158
  第五章 政治素质及其培养/163
  爱国教育/164
  大学里如何培养政治家/169
  国民素质的培养/174
  组织能力及法制精神的培养/176
  奖励学生自治会/178
  培养民主精神从学校抓起/181
  自治能力的培养/183
  政治判断力的培养/186
  教会学生过团体生活/188
  如何理解自由/190
  自由与服从的关系/192
  养成权利思想/196
  养成义务思想/201
  论自我教育/204
  第六章 道德素质及其养成/211
  建立公德乃当务之急/212
  勿以智育蛀德育/215
  私德入门/216
  传统道德不能全盘否定/220
  第七章 品格教育及人格教育/223
  建立高尚之国民品格/224
  自尊与自爱/228
  独立品格与独立能力/231
  做务实、创新、文明的人/235
  彻底解放与发展个性/237
  发展个性与开发潜能/239
  解放思想与破坏旧道德/240
  欲新人格必兴新小说/242
  学习孔子的人格/243
  第八章 培养智、仁、勇兼备的人/249
  培养现代人意识/250
  希望在少年/252
  做无名英雄/254
  做智、仁、勇兼备的人/256
  学生之自觉心及其修养方法/262
  精神生活更重要/268
  第九章 趣味教育与情感教育/273
  教育者的责任在引发趣味/274
  从趣味出发/276
  寓教于乐的儿童教育/277
  少儿教学法/278
  趣味教育“度”的掌握/285
  不能照搬美式教育/286
  情感教育/290
  学点古诗陶冶性情/291
  第十章 立志与挫折教育/293
  立志为做人之本/294
  为学必先明确学习目的/297
  论进取冒险/301
  挫折教育/304
  理想与气力/310
  说希望/310
  青年人需多磨炼/314
  如何对待忧患与阻力/320
  成败(上)/321
  ……
  第十一章 就业教育
  第十二章 家庭教育(家书摘选)
  后记
  梁启超,(1873~1929年),近代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自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后,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决心放弃仕途,呼唤教育救国,通过学校、社会,全方位开展教育,从而成为近代教育的主要奠基人。在他从1895~1929年的34年政治生涯中,从事教育及其有关的活动达19年,撰写与教育有关的论文达80万字以上.实践了他教育救国的宏愿及诺言。他成功地培养了近代中国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和诗人。他的9个儿女,8个留学,个个归国报效,其中有3个院士。他是近代中国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的佼佼者,是教育兴邦最积极的倡导者。
  《梁启超论教育》精选他的教育理论约32万字,用现代教育学的观点加以摘要选编。分13章112个子目,即欲兴邦必兴学。倡导成立新式学堂,大学者成才之路,基础教育及其课程设置,政治素质及其培养,道德素质及其养成.品格教育及人格教育,培养智、仁、勇兼备的人,趣味教育与情感教育,立志与挫折教育,就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教育家之自觉及哲学。他的一系列多层面多角度的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及教育兴邦的理论.强调国民的政治思想、道德品格及身体、心理素质等,从胎教、幼教、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社会教育,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人才培养标准、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等,无不涉及。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