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登 录

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面朝大海博士文库

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面朝大海博士文库
作者:李钧著
出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6.1
丛书:面朝大海博士文库
页数:267
定价:30.00 元
ISBN-10:7810679252
ISBN-13:9787810679251 去豆瓣看看 
00暂无人评价...
目 录
  序一 重构现代中国文学史观及其文本的成功尝试
  序二 建构新的“中国现代文学形象”
  绪论 “生态文化学”: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种新理路
  一意识形态化: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范式困境”
  二“生态文化学”的逻辑与历史之“真”
  三“生态文化学”的社会与伦理之“善”
  四“生态文化学”的文化与艺术之“美”
  五“生态文化学”内涵与30年代小说的五大主题
  第一章 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
  第一节 “国家第一”:30年代民族主义思潮
  一孙中山的革命民族主义与蒋介石的“法西斯民族主义”
  二“新生活运动”与民族伦理建设
  三民族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文学
  第二节 宏大叙事:民族主义文学概观
  一短促的“三民主义文学”运动
  二“民族主义文学”运动
  三国防文艺与救亡文学
  第三节 王平陵、黄震遐与陈铨:民族主义小说个案研究
  一民族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小说家王平陵论
  二“一个人的抗战”:黄震遐小说重读
  三从人性分析到民族性探讨:陈铨30年代小说摭谈
  第二章 阶级革命:翻身解放的梦想
  第一节 另一种西学: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及其难题
  二国际左翼文坛与中国革命文学
  三人民性·阶级性·党性:无产阶级文化的逻辑演化
  第二节 社会学诗学:无产阶级文学摭论
  一革命文学对“五四”文学传统的超越
  二与“自由人”论争的背后
  三革命美学与无产阶级小说学
  第三节 茅盾、蒋光慈与丁玲:无产阶级文学个案研究
  一超越“五四”的努力: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茅盾的三部长篇小说
  二“中国革命史上的证据”:蒋光慈小说主题模式
  三“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30年代小说创作得失··
  第三章 启蒙主义:“五四”传统的赓续与绵延
  第一节 人性解放:启蒙主义在30年代的新发展
  一“人的文学”:启蒙主义精神与民主主义作家
  二从《小说月报》到《文学》月刊:后期文学研究会与启蒙传统
  三从“无政府”的方向看过去
  第二节 全盘西化:30年代的自由主义运动与自由主义文学
  一自由主义的艰难步履
  二“自由”的局限
  三从《新月》到《独立评论》:30年代自由主义小说概览
  第三节 巴金、储安平与凌叔华:30年代启蒙主义文学个案研究
  一孤独的布道与绝望的殉道:巴金“革命三部曲”与“五四”文学主题比较
  二一条河流般的忧郁:作为文学家的储安平
  三女性·妻性·母性:凌叔华小说的女性视角
  第四章 市民社会: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
  第一节 市民社会:体制外的政治势力
  一“市民社会”及其意义
  二30年代的上海市民社会
  三公共空间与市民文学
  第二节 生活诗学:市民文学创作现象概览
  一都市里的“新感觉”
  二民国武侠小说的天地
  三市井细民的新鸳鸯蝴蝶梦
  第三节 穆时英、李寿民与张恨水:30年代都市小说个案研究
  一“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穆时英小说论
  二还珠楼主与现代武侠小说:以《蜀山剑侠传》为例
  三“总结了一个时代的小说家”:张恨水《啼笑因缘》再解读
  第五章 文化中国:30年代的“寻根文学”
  第一节 精神还乡: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一文化守成:文化民族主义
  二旧邦新命:“十教授书”的意义
  三民粹主义:中国知识分子的乡土根性
  第二节 “有根的诗学”:本土文化派小说概论
  一文化寻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的再造
  二写意小说:“中国小说学”的构建
  三大地民间: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
  第三节 废名、沈从文与萧红:“寻根派”小说个案研究
  一摩诘诗画的现代版:废名《桥》解读
  二乡下人的童话:沈从文《边城》解读
  三民族生存状态的散点透视:萧红《生死场》解读
  结语 “人”的文学:生态文化学视阈中的30年代小说
  一生态文化学:一种往返质疑的研究思维
  二发现历史与还原生态
  三文学的自由与自由的文学
  四“历史”的文学与“文学”的历史
  附录 专家鉴定意见(摘要)
  参考文献
  后记
比价列表
暂无价格数据。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